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1/2页)
第二日开始,陶茱萸干完家里的杂活儿,便找一个无人的角落偷偷看起书来。 只是家里人口多,还养有不少牲口,虽有大丫帮衬着,但真正留给她看书练字的时间却不多。 因此,栾良砚给她布置的课业,十次总有三四次完成不了。 因着课业没有十足十的完成,虽然栾良砚未曾说什么,但陶茱萸每次见着他总有那么几分心虚,连话都不敢多说几句。 倒是这方,栾良砚察觉到陶茱萸的躲闪,心下颇有些不痛快。 一日,栾良砚见家里人都下田干活儿去了,便拦住又想躲他的陶茱萸,“前些日子给你的字帖,练得如何了?” 陶茱萸神色有些僵硬,站在门口进也不是,出也不是,只得喃喃开口道:“书看了数十页,字帖…字帖还没练完。” “所以,这就是你这几日躲着我的原因?” 第12章来客娘家侄女儿 “嗯……” 栾良砚叹了口气,将陶茱萸拉到书案旁,安抚地说道:“字不是一日就能练成的,而且我也知道家里事儿多,你每日也没多少空闲时间,你大可不必因着这事躲着我。再说了,你天天躲着我,万一看书时遇到不懂的,你问谁去?” “我知道了,以后不会了。”陶茱萸轻笑着说道,心中松快了不少。 “将你这几日练的字给我瞧瞧。”好不容易逮着人了,栾良砚可不打算就这么把她放走。 迟疑片刻,陶茱萸将藏在梳妆台里的一叠纸拿了出来,放在栾良砚面前,而后神情忐忑地看着他。 栾良砚细细地翻看每张纸上的字迹,末了拿出一张白纸,写了一幅字放在陶茱萸写的旁边,“你看看,我们两写的有何不同?” 陶茱萸涨红着一张小脸,她写的字单看还像那么回事儿,但是和栾良砚的一对比,那真是和鸡扒的差不多。 “相公写的好太对多了。” “你写的字整体框架没什么问题,但是太僵硬了。“栾良砚将书案前的位置让了出来,“你再写几个我瞧瞧。” 陶茱萸便拿起桌上的纸墨认真写了起来。 站在她身后的栾良砚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便往前走了一步,一只手按在草纸上,另一只手绕过陶茱萸的后背,轻轻地覆在她握着毛笔的右手上,将她整个人圈在胸前,“手腕子放松,你手腕使的劲儿太大了,所以写出来的字不甚流畅。” 细细的气流在耳尖上扫来扫去,后背上紧贴着另一个人温热的气息,陶茱萸握着毛笔的手不由有些发抖,笔下的字便犹蝌蚪般扭曲起来。 “静心!” 半晌,陶茱萸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小声嘀咕道:“痒……” “嗯?” “耳朵痒……” 栾良砚低头一看,只见被他圈在怀里的陶茱萸一只耳朵外加半边颈脖都通红通红的,便有些尴尬地轻咳一声,松开她的手往后退了一步,“你自己写吧,记住手腕放松。” 察觉到身后的气息离去,陶茱萸松了口气,但又没由来的一阵失落。深吸一口气,压住心里的躁动,她笔下的字慢慢流畅起来。 “啊!” 沉浸在练字里的陶茱萸,被突然摸上她耳后的一只手吓了一跳,手中的笔也掉在了地上。她捂着耳朵,瞪大一双眼睛,惊恐未定地看着身后那人。 栾良砚缩回手,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我见你耳后有三个小黑点,还以为粘了脏东西,所以才……” 陶茱萸揉了揉耳朵,“阿奶以前告诉过我,我耳后有三颗小黑痣,莫约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长得倒是别致,”栾良砚在案桌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歪着头看向陶茱萸,勾起唇角,“按理说我们早就成了亲,你还这么怕我,难道是嫌弃我当时病得半死不活,由他人扶着跟你拜的堂?这样的话,那我们重新再办一次成婚礼?” “别,你可别瞎折腾。”陶茱萸连忙阻止,声音也比平时大了不少。 这人刚还一副稳重的模样,怎么突然又不着调起来?再办一次成婚礼,她还不得被村里那些人给笑话死。 上午将家里收拾一番后,陶茱萸便背着竹篓出了门,阴雨天儿要来了,家里得多备一点柴火。 “茱茱,怎么还上山呢?木箪如今是举人老爷了,也该给家里找几个粗使的人。” “英子婶儿,挖野菜呢?”陶茱萸冲来人打招呼,“这些事我自己能做,哪用得找人。” “所以就说你这丫头贤惠,要给别人,怕是早就躲在家里享受了。”英子婶将脚边几根枯枝放进陶茱萸背篓里,又将篮子里的野菜抓了一把塞进去,“今儿挖了不少,分你一点。” “谢谢婶子。” 陶茱萸和英子婶一路说说笑笑回了家,待进门后发现家里来了客。 院子里正坐着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姑娘,下着一条粉色绣着梅花的长裙,上穿一件鹅黄斜襟马褂,梳着两个精致的小辫子,看上去很是精神。 自打陶茱萸进门后,那姑娘将她上上下下扫视了不下七八遍,而后冷哼一声扭过头去。 “怎么才回?赶紧做饭去,真是越来越不懂事儿了。”二媳栾刘氏向陶茱萸吩咐道,而后拉着那姑娘的手回了自个儿屋子,一路也不知道在低声嘀咕什么。 开饭时,栾良砚刚进堂屋,那姑娘的一双眼睛便一直黏在他身上。 见状,栾刘氏连忙将那姑娘旁边的位置让给了栾良砚,笑着说道:“这是我娘家侄女,小名燕儿,特意过来陪我住些时日,都是自家人,不用见外。” 栾良砚瞧了刘燕一眼,劲直走到陶茱萸旁边坐下。 他在心底冷笑,这二嫂莫不是把他当傻子,前些日子还想让这娘家侄女去参加县太爷给他举办的宴席,今儿却又推到他跟前来了。 刘燕见栾良砚并没有多看自己一眼,便笑盈盈地同栾刘氏道:“姑妈,这就是小叔叔吧?听说是整个浔阳城最年轻的举人,太厉害了。” 栾刘氏闻言,立刻笑着附和道:“木箪可是我们整个上滦河村第一个举人!不过你也不用叫啥叔叔,他比你大不了几岁,叫哥哥就行。” 刘燕立马朝栾良砚甜甜一笑,脆生生地唤道:“木箪哥哥。” 栾良砚夹菜的手微微一抖,淡淡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刘姑娘这声哥哥我可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