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轻C慢捻三公子温柔侍奉,巨棒入体九千岁Y仙Y死 (第2/2页)
若不弄清这个,夏闻书心中总觉得不安。他仔细想了想,突然转头看向洛子卿,问道,“若是昨夜我不招你过来,子卿原本打算做什么?” 洛子卿微微一愣,顿了顿才说,“昨日我听说清雅阁进了一款新的明前茶,本想去品一品,看看有何特殊之处。” 清雅阁?夏闻书转头吩咐道,“李棋,将昨夜京城暗卫的奏报都送过来,特别是清雅阁附近的,越详细越好。” “是,大人。” 洛子卿颇为不解,刚开口要问,就被夏闻书笑着打断了,“你先别问,我现在也不知。” “夫主真会说笑。”洛子卿却不信,还是问了一句,“难道这事与子卿有关?” “没错。”夏闻书的目光在洛子卿清雅俊美的脸上流连片刻,心想:你的生死,自然与你有关。 ××× 因惦念着此事,夏闻书午时过后,就离开了御书房。 与如今动不动一两个时辰的宣讲不同,他按照后世的习惯将皇帝的每节课控制在了半个时辰也就是一小时左右,每个课时所学并不多,以故事为主引导为辅,却都留了需要皇上自己完成和整理的课业。 比如说今日,在给皇帝讲了西北三郡的风俗故事及山脉走向后,他要求皇帝亲手绘制一幅西北地形图,并描绘出商道来。 李景川从头到尾都没感觉到困意,听得兴致勃勃。夏哥哥刚走就主动去了画室,按照今日所学描绘起来。 回到政务厅,夏闻书先处理了一些紧急政务,之后便一条条开始翻看昨夜清雅阁附近的暗卫奏报。 乍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直到他在其中发现了一个人名。 一个对厉元毅至关重要,但此刻他本以为不在京城的人。 郑阳,单看路引是来自鲁郡的一个普通茶商,实际是两年后将大渊弄得烽烟四起的义军首领,前朝太师之子,厉元毅忠心耿耿的亲信属下。 也是书中将九千岁五马分尸之人。 此人一向在东海沿海附近活动,这个时候来到京城,肯定是来见厉元毅。 如果按照书中的发展,此刻厉元毅已经从他手中得到了两百万两银票,应该会将其中一部分交给郑阳,好发展义军搅乱大渊朝。 若子卿也去了清雅阁,或许会撞上这两人? 洛子卿不认识厉元毅,却极有可能认得郑阳。毕竟郑阳之前曾混迹于太子遗党暗中挑事,洛子卿被抓时很可能见过此人,可惜郑阳那时提前离开了京城,躲过了最后的清剿。 所以他们杀子卿,是为了灭口? 甚至还把尸体送回了防卫森严的都督府……或许是不想让人注意到清雅阁,也没准是想震慑他。 厉元毅身边有两名武功极高的暗卫,要做到这点并不难。 想到这里,夏闻书突然动了杀心。 他迟早会跟厉元毅决裂,这些对男主忠心耿耿的高手实在是太危险了。 夏闻书微微皱了皱眉,知道自己是受了原主性情和记忆的影响。 但并不觉得意外。 这并不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时代,而是一个帝王一怒伏尸百万的封建社会,前朝刚灭新朝未稳,再过两年随着天灾义军四起,更是人命如草芥,到处都是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否则厉元毅哪来的机会复辟。 夏闻书面无表情地盯着手中的暗奏,好半天才扔了回去。 作为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教师,夏闻书非常厌恶战争,更厌恶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将整个世界卷入战火之人。 身份尊贵的太子又如何,既然属于你的时代已经过去,又何苦死抓着不放,非要踏着千万人的尸骨成就自己的至尊之位。 想起府中那位风华绝代的探花郎,虽然遭受逆境,但他其实一直在重新寻找机会,想让自己的一生所学不至埋没。这样的人,为何要为了厉元毅的野心,年仅二十二就被残忍杀害! 这一刻,夏闻书心中终于生出了对世界男主的杀意。 他看过书,知道厉元毅是如何得天道宠爱。不仅仅是过去的原主,还有无数人对他忠心无二,愿意为了他赴汤蹈火。就连后年那场水淹千里的特大洪灾,也是在厉元毅一切准备就绪后,才突如其来地降临在华北最富饶之地。 而他身边更有高手寸步不离。 想杀他并不容易。 何况原主过去对厉元毅毫不设防,不知落了多少把柄在那人手中。 若是爆了出来,李景川又不惜一切护着他,大渊朝恐怕立刻就会大乱。 好在厉元毅暂时还不舍得拿他这样有用的棋子去冒险,更以己度人,认为皇帝绝不可能为了个太监与整个朝廷作对。 要杀厉元毅,他得找个最好的机会,一击必杀才行。 不过暂时杀不了厉元毅,难道他还弄不死郑阳吗!这人极善蛊惑人心,最终弄得烽烟四起饿殍遍地的义军之乱,就是这混蛋的手笔。 正好拿此人来试试,看看厉元毅的主角光环,能不能护住他的这些小弟。 再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毕竟在厉元毅看来,他这位九千岁,是绝对不会知道郑阳这个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