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回 宁举人有意登新科 怜小唱无缘续旧爱 (第2/4页)
诗,近日子素多与他读诗学,此书乃元人所着,讲诗技、诗法,便是其一。随意翻开,内夹薄薄一张镂花竹片,想是银杞读到此处,放了书签。子素看去,正论五言短古,云:「众贤多不知来处,乃只是选诗结尾四句,所以含蓄无限意,自然悠长。词论惟赵松雪翁承旨深得知,次则……」读至此,想银杞未必读得通,便研墨提笔,於「选诗」二字旁批注「昭明文选」,又於赵松雪处旁批「元赵子昂」,正要续读,就听得有人敲门。 此时开弟带那青年登楼而至,子素开门,不免愕然,想起久宣的话,不知为何又有客来,只听开弟道:「这位宁公子,头次来的。」又朝那人道:「这便是书倌子素。」 却见那人并不轻薄,反而朝子素作了一揖,子素回礼罢,只得让他进来。开弟问道:「可要些酒不要?」那人则道:「不必,可有香茗?」开弟连连点头,答道:「有、有,咱这处有六安雀舌、青樨天鹅,春不老……」那人不待他说完,回道:「六安得了。」开弟应是,那人又道一句:「有劳了。」开弟见他文质彬彬,谦和多礼,反觉得奇怪,赶忙溜去备茶了。 子素看在眼里,心下了然,背过身去正要收拾书案,却听身後那人道:「在下宁楷,今日得见张公子,实属有幸。」子素却漠然问道:「缘何来此?」 宁楷愣住,不知他此言何意,子素见他半晌不回,才回身续道:「明日会试入场,阁下不在苦读备考,却来此等地方,只为见个倌人一面,可有因由?」宁楷震惊至极,脱口问道:「你识得我?」子素摇头,答道:「不识。」 原来近日正逢春闱,明日初八,初九则是会试首场,考生往往前一日入试场。子素见他装扮举止,想是文人书生,又听他口音,知是外地来的,可能是个进京赶考之举人。再见他来此烟花场地,却不吃酒,想必是怕醉酒误明日大事。宁楷见他已看破,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正巧开弟沏茶回来,稍缓了尴尬。 待开弟走後,宁楷请子素坐下,却见子素原地不动,两人僵直站着,宁楷轻叹道:「张公子无须多有拘谨,在下来访,只是闻名而来,并无意做那、那……只待时辰到了,自会离去。」顿了顿,又道:「若是惹了厌,就此告辞也罢。」 子素本无意刁难,听他如此说来,只好入座。宁楷放心下来,斟两杯热茶,一杯奉与子素,敬道:「请。」子素接过,亦回礼敬茶,小抿一口,搁杯唤道:「宁公子。」宁楷忙道:「唤世真便好,你……可否唤你子素?」子素狐疑看他,宁楷又道:「听、听说过一些闲言,说子素,乃是先皇所赐,并非你原来之字。」子素诧异,未料他竟知此事。 那年御书房内,先皇戏言道:「雪栕,你表字昭银,实属不合,朕与你再取一字如何?」说罢,挥毫写下一个「素」字,笑道:「素而不饰,愉而不伪。但愿见你人如此字,一世无垢。」 自那日起,张雪栕以字子素行,然可悲可笑,如今却成他挂牌花名。思及此,子素垂下眼,漠然回道:「子素就好。」想了片刻,又道:「世真既说闻名而来,自是听闻许多了,若只是为问些陈年旧事,恕我不愿详谈。」宁楷连忙摆手,急道:「非也、非也,方才是我失言,本想谨慎说话,却反而冒犯了子素。」子素看他紧张,便回一句「无妨」。 宁楷看着桌上茶盏,叹了一声,又道:「不瞒子素,我确是赶考生员,明日便是会试,实在是……」说着又作长叹。子素直言道:「如此担惊受怕,如何考得好?」宁楷瞠目结舌,问道:「你怎、怎知我……?」子素道:「科举大事,担忧乃是人之常情。倘若过度惊怕多虑,入得试场,还哪有心思写文章?」宁楷见他轻易洞悉人心,不免一阵惊讶,想了想,忽转而问道:「敢问子素何方人士?」 子素不知他为何作此一问,遂答道:「姑苏人士。」宁楷则道:「我家乡所在,虽非贫寒之地,但僻静渺小,多年来仅我一人中举,若考不得功名,那当真无颜回乡。」子素冷冷道:「於是就将钱财弃於秦楼,以报父老乡亲?」 宁楷也不恼,苦笑道:「你便当我是破釜沈舟、釜底抽薪罢了,身上所余钱财,确实因来此一趟,几乎用尽。也算断绝自己後路,逼迫自己一把。」 子素先是一诧,又道:「既无後路可退,更不该多作忧虑。只是,还是应当备试,不应在此。」 宁楷正喝茶,缓缓饮罢,才道:「已读了半生,不缺今夕。本想将银子丢井里罢了,谁知日前有幸,遇到锺翰林。」子素了然,只不搭话。宁楷续道:「後有人说起,他本非前科探花,只因旧探花忽被除名,才教他上位。再後来,则听了更多流言闲话,也不知虚虚实实,才生了拜访之念。」 听来原来是好奇所致,子素黯然,回道:「锺探花乃先皇钦点,前科金榜便只有他一个探花,无谓什麽新旧。」宁楷又无意中教子素提起旧事,顿时懊恼不已,忙换了话,与子素论起诗文来。 半晌茶尽,子素着人续了来,两人本各自拘谨,谈论下来,皆显得放心了些。宁楷诉说烦困,子素默然听着,丝毫不似狎客与娼。末了,临走之时,宁楷忽道:「人皆说张子素字绝,可否相赠一帖?」子素颔首,走至案边,见那本《木天禁语》尚摊开,读起方才那段书,思索片刻,研墨书四句诗:「初心良已遂,雅致由此见。何事江海人,山林未如愿。」正是赵子昂一首五言古诗最末四句。 却不知宁楷一旁呆住,暗自惊叹,心道:「当真是绝妙之字!」待子素写毕,仍痴痴移不开眼、深深自愧不如。子素待墨迹乾了,双手奉上,祝道:「愿世真蟾宫折桂,得心所欲。」 宁楷本受其字惊艳,又见其真挚,一时热泪盈眶,勉强忍住,展颜一笑道:「若真榜上有名,定再来酬谢。」子素却淡然道:「你若高中,也是靠自己才学,谢我作甚?」宁楷还待搭话,子素又道:「若然高中,不如世真应允,再不踏入此地一步。」宁楷错愕,又想到子素此言用意,只得回道:「好,就此说定。」罢了,辞别而去。子素待他走後,无甚睡意,只自顾阅书,彻夜无话。 说起赠字,数日後,丹景楼也收了一幅,正是李侍郎送来那「孝悌忠信礼义廉」七字,暗骂久宣无耻。久宣大笑过後,思来想去,总不能白白教他骂了,跑去知砚房里,鼓捣大半个时辰,托知砚帮忙一同裱了,就唤来招弟,着他拿去东长安街,寻个李侍郎府,给他送去。 说是长安街,只因官贵多住此处,又想东街离丹景楼近些,才教招弟去。谁知招弟找了一下午,恁是没找见,也问不到人,想是或在西街,又或住在东街南北坊内了,这可如何找去?可怜招弟跑断了腿、挠破了头,不知如何是好,抱着回去受死之心,正要折返,却见一人前方走过,似乎正是李紫云,忙追上去唤道:「李侍郎、李侍郎!」那人不理,招弟心急箭步上前拉住,谁知却是年岁、身形皆相仿一贵公子,并非紫云,只好躬身连连道歉。 那人却扶起招弟问道:「你是何人?找李侍郎作甚?」招弟答道:「自是有事找他。」那人又道:「怎觉得你有些眼熟?」招弟看去,也觉似乎哪里见过,只是想不起来。那人道:「我与他相熟,你随我来,我带你去。」招弟一脸不信,後倾着身板,狐疑地盯着此人。那人见状咂嘴道:「爱信不信,谁要与你溜答?不信便别来了。」招弟心道,回去也要被久宣打死,不如去看看也罢,忙腆着笑脸跟上,道:「信、信、信!」 那人领招弟往北走了约莫一炷香时间,到一宅院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