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嘹亮_小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花 (第1/1页)

    小花其实不叫小花,她的真名叫玉娟。有天公社放映队送电影下乡到石板大队,放的是文革後最火爆的电影《小花》。当扮演小花的陈冲在银幕上亮相时,看电影的村民们都觉得好面熟,再仔细一看,这不是四喜书记家的玉娟吗?甚至有糊涂的大妈直接就嚷开了,“这小花看上去明明就是玉娟呀,天底下真有长得这麽相象的人。”

    小山村除了玩玩扑克象棋就没有什麽娱乐活动,放场电影就是一年中难得的一道JiNg神大餐。村里人甚至早早传信把附近村里的亲戚朋友都叫来了,晒谷场上各sE板凳椅子,男nV老幼,或站或坐,挤得满满当当的。此刻,很多人都顾不上看电影了,忙着在人堆里找玉娟。早就有人发现玉娟和她的物件史大波坐在晒谷场靠後的一条长凳上。发现大家都扭过头来看玉娟,尽管黑地里根本看不清脸蛋模样儿,她还是难为情地双手护住了脸。倒是她身旁的大波,憨憨地笑着,迎接大夥儿好奇的或者是妒忌的目光。自己的物件像电影演员,他心里也乐开了花。更有几个他的调皮学生趁黑现场就喊起来,“史老师的对象是小花。”

    後来,村里人都叫她小花,甚至忘了她的真名。小花本来就是村里公认的最漂亮的大姑娘,她自己也经常悄悄地对着镜子,和电影画报里的陈冲b,脸型眼睛嘴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鼻子没有电影小花挺拔。b着b着,她心里便有点泄气,和电影演员长得像有什麽用,自己只是个农村丫头。

    史大波和小花同龄同村,上初中时同班,去镇里学校上学放学总是一起来回,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清什麽时候好上了。刚开始他们俩还没有这个意思,但经常被同学取笑,说他们同进同出,好得像俩公婆。大波有点难为情,开始有点躲避小花的意思。但小花却不依,说:“我跟你一起走,让你丢面子了?”大波其实心里也喜欢和小花在一起,见她不躲避,他也就豁出去了。俩人索X粘在一起,大大方方的同进同出,别人反而无话可说了。等大波高中毕业回村後,俩人的关系就正式确定了,双方家长也认可,还请了舅姑几个至亲,开了两席,弄了个简单的订婚仪式,商定来年春节办喜事。全村老少都知道,小花要嫁给史大波。

    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城乡二元结构,说白了就是仙凡二界。有城镇户口的人,相当於生活在仙界,有粮食保障,成年後政府包分配工作,拿工资。农村户口的人,那就是凡界,只能固定在生产队劳动,种粮食挣工分,分配的口粮只能吃大半年,全家老小齐齐饿肚子。按照当时的路数,一般找物件也是居民找居民,农民找农民。在这个自然匹配过程中,总有几个因身T或经济条件欠佳被筛选下来的男X居民,尽管有工作,但没配上有工作的姑娘,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找个农村姑娘结婚。好在他们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一到农村,身价大涨,可以轻松掐到村里挑头的漂亮姑娘。就像袭人虽然攀不上贾宝玉,但调头嫁给蒋玉菡却是绰绰有余的。论姿容,小花是有机会进城嫁一个工人的。因此上,大波好上小花,招村里同伴妒恨也在情理之中,甚至有人嚼舌头背地说他眼法高,特意挑的书记nV儿。

    也凑巧,史大波做代课老师才两个多月,突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国家将在明年正式恢复高考。

    村里人都知道大波家,呆佬娘才是拿主意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呆佬娘又动了心思,她和呆佬商量:如果让大波去考大学,考上了,户口一转就成了公家的人。家里有这麽多弟弟meimei,将来难免总会遇到些磕磕绊绊的事,外头得有个可以依靠帮衬的人。大波是老大,我们也培植他读了高中,我们也老了,以後一家的重担还得靠他来挑。

    呆佬一向没有什麽主意,马上附和老婆的意见就是他的主意。俩口子就把这事定了下来,只是有点心疼送出去的那只蹄胖,也有点担心小花她爹不高兴。

    於是俩口子又找机会去跟小花爹商量。呆佬娘把自己的想法讲明,小花爹沉Y了一会,说:“你们自己想清楚,代课老师辞了想再回来做是不可能的。考大学当然好,但如果真考上,他们俩个明年的婚事怎麽办,迟点倒不要紧,我担心大波和小花的事万一h掉,大波是男的,年纪大点没关系,但小花是姑娘家,倒时候变成老大姑娘,大家都知道她是订过婚的人,以後再换人家可不好办了。”

    呆佬拍着x脯说:“四喜书记你放心,不管大波考不考得上大学,如果他这辈子敢对不起小花,我先打Si他。”

    呆佬娘也打保票:“书记你放心,只要大波还姓史,小花就是我的媳妇,我们史家的事我还是做得了主的。”

    四喜书记就说:“那就这样吧,你们自己拿主意就行。”

    就这样,大波辞了代课老师,专心去县中复读准备第二年的高考。但天不遂人愿,大波一连考了三次,无论怎样拼了命用功,每次都和录取分差几分十几分。Ga0得大波心灰意冷,那时就想放弃了,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考不上,浪费时间。但他妈不同意,说我们全家都指望着你,那怕再考八年十年也要考进去。也算好事多磨,大波参加第五次高考,总分终於b录取线多了十几分。

    填报志愿後不久,大波收到了二指的录取通知书。填报军校,还是呆佬娘的主意。她以为,大波脑子不笨,到部队去,可能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千般磨难,终於修成正果,这张录取通知书,让呆佬全家沉浸在狂喜之中。消息同时也轰动了整个石板大队,大波是文革以後大队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老泉伯说:石板村,从前也是出过秀才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