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文§客从远方来 (永久休栏)_【十】林玲─错字很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林玲─错字很多 (第1/2页)

    作者:错字很多

    书名:林玲

    作品连结:https://episode.cc/read/mwword/wood

    希望评文的重点:观后感

    ○●○●○●○●○●○

    「错字很多」你好,欢迎来到《客从远方来》评文专栏,本次评文重点与前一篇同样是观後感,那麽以下就来说说我的感想吧!

    一句话表示《林玲》的观後感:「浅而不深,虚幻不真」。

    大致来说,《林玲》这个作品不差,文笔尚佳、剧情平顺、角sE形象淡笔g勒、背景设定略具规模,在各方面算是达到及格线,只是若要说读完作品後有什麽强烈的感想嘛……呃,就好像在郊外闲晃散步,被问看到什麽景sE,有草、有花、有树……还有什麽来着?好像也没啥特别印象?

    ──大概是这种感觉。

    一、文笔

    如果要从上段提到的四个层面中选出本作表现最好的部分,那就是文笔了。

    本作整T带给人一种「说话感」,除了角sE们实际说出口的对白以及内心自语之外,其他的描述都像是有某个叙述者在「讲」故事,我认为这种笔法有少许影响到我对作品的印象,类似童话的感觉。

    我读古风文,最先注意的是用字遣词是否符合古代。「古代」是个笼统的概念,由於本作是架空,也无法拿什麽历史考据去核对正不正确,不管如何,至少本作的用字遣词以我的标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顺畅好读,应该蛮容易被人接受。

    另外一提,本作基本上蛮能掌握古风文的口吻,可不知为何〈草药〉那章忽然蹦出「这演技到现代,就该奖个影帝给他」、「东g0ng影剧班」、「这在里,一个王朝的太子往往是Pa0灰」这三个超时空语句,我觉得不太可能是误写……但如果要说是小玲穿越的伏笔又太突兀了。

    二、剧情──浅而不深

    在开头曾说道,本作读後给人的印象很浅,最大的原因就在剧情,这可以分两部分来谈。

    其一,剧情主线不明显

    本作的剧情主线,从简介来看像是Ai情故事,标签「古风、架空、Ai情」也符合,可是剧情内容却不像是走Ai情线。这里说明一下,我的意思不是没有「Ai情元素」,本作有Ai情元素尽管稀少,但剧情主轴不是在经营Ai情。

    假如剧情主轴是Ai情,那麽本作恐怕方向走偏很多,这就不难理解我为何读後无所感了。假如剧情主轴是如我推测的後g0ng奋斗路线,则是因为这段奋斗之路太过平顺,使得我无感,这点将是接下来要谈的第二部分。

    其二,剧情线起伏平缓

    本作目前连载十章,依时间线恰好可以拆成两个区块,两个区块有各自的重点,但相同的是,剧情都非常平顺无亮点,具T而言就是没期待感。

    一太子妃、草药、真假、侍奉、侍寝

    交代小玲如何入g0ng到成为昭训的过程。

    小玲大概是有些来历,不然太子不可能会如此照顾她,文中曾提到太子心想:「若非为了当初的诺言。」这可能是伏笔,暂不讨论。太子大概真的是喜欢小玲,不过原因不明,不由分说就设局让小玲成为妾,但两人上了床却没真的ShAnG,不晓得太子到底心里在打算什麽,这一连串举动显得动机较弱,上不成问题,就是少了点动力。

    这五章有个特sE是太子和小玲内心碎碎念极多,小玲本来就常在内心碎念,倒不稀奇,连最有城府的太子也一起这麽做,还真是蛮微妙的。作者把太子做过但小玲不晓得的事在内心碎念中补完,包含各种对小玲的腹诽,前者让人觉得没什麽真实感,因为不是「演」给读者看,有种太子自说自话的感觉;後者则是让人觉得太子的心智年龄跟小玲差不多,这两人根本同个层级,太子深藏不露的高人格调就没了。

    整T来说,小玲如何入g0ng到成为昭训的过程顺利到无趣的程度,反正太子所策划的事没有不成功的,太子妃内心稍感复杂,却没深究就带过去了,小玲对这整件事的感想也相当轻描淡写,身为读者,其实不太了解到底看点在哪里……

    整部作品中藉小玲与皇帝之口,不只一次强调太子手段高明,而这五章可说是最能看到太子手段的部分,然而看起来却没有很厉害,反而有种把打仗当儿戏的感觉,拿军队的命开玩笑,或许这展现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但後来草药来了之後就全军生龙活虎,顺利到我除了微笑之外不知该做什麽反应。

    其中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麽太子需要侍疾是找妃子过去?这些世家出身的尊贵小姐有能力到军营照顾太子?如果只是生病,一般军士就可以照料了啊,再不然就找g0ngnV去也可以,不懂为什麽是找妃子。接着,既然是找妃子去,为什麽最後是书nV过去?妃子生病去不了的话,可以叫身边的g0ngnV代表啊,至少有个为夫着想的美名在,而且,如果书nV能够代替妃子位置,那为何打从一开始不找g0ngnV过去就好?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了。我知道太子是故意设局让小玲去,可是这还是说不通这个奇妙的流程,两位良媛也完全不在乎的样子。

    二木簪、见树、枯山水、不能等、命理

    小玲的主场,关关易过关关过。

    这五章中,安排了几个严重程度不等的状况让小玲面对,按理来说「危机→解决」是成就作品剧情高低起伏的重要手法,可是本作解决事情的过程太过简单,剧情的高低起伏线很是平缓。

    1.求赐木簪成良策

    本作品开篇的第一个事件,我觉得非常傻眼……为什麽皇帝听了几句总计五十字左右的话,就随便下令木簪成为正式饰物啊!还说什麽皇家日渐奢华、国库空虚之类的弊病,说什麽苦无良策!

    我有个疑问:皇室子弟和妃嫔们应该都是领「固定薪水」,国库空虚的话,只要将每月发放的金额减少不就好了吗?既然作品中的皇帝不是将国库空虚原因归於赋税不足而是皇室奢华,只要他带头崇尚简朴,自然而然其他皇家子弟就不敢过於铺张,我真心不懂皇帝在苦无良策什麽耶?看看齐桓公抑制自己穿紫衣的喜好来清除国内好服紫的风气,清道光皇帝也是节俭从自身做起啊。

    而且,我认为奢华问题跟佩带玉饰并没有很紧密的关系,玉虽昂贵,但可以保存极久,一个人能配带的玉饰是有限的,我并不认为玉是关键。皇室的奢华,难道不是在其他方面吗?衣物布料、刺绣薰香、家具装潢、餐食、侍仆人数、宴会歌舞、养花造园……等,各种从生活必需品到享乐型支出,只要全部都减一层级,甚至半个层级就好,省下的钱说不定就足够惊人了。强y将木簪当作正式饰品,少了个可以炫富的部分,为了展现自己身价不凡,就会在其他部分更加铺张浪费,这是很有可能的发展,更是怀疑这个诏令能达到改善奢华风气的成果。

    除此之外,木簪本身朴实无华,便会在选木及雕刻上费尽苦心,为了找寻优良木头,就需要有人去打点,拥有JiNg湛雕刻手艺的匠人,更有可能争相被高价聘请制簪。总之,我再次怀疑这个诏令能为国库省多少钱。

    最後,让我们更进一步,仔细看那段诏令,皇帝说「就算是单独佩带,都是合礼」,内含意思表示「不单独配戴也合礼」,也就是说整个诏令的意思是:「只要有戴木簪做个象徵,身上要再配玛瑙珍珠金花银饰美玉都没关系,总之只要有木就合礼罗~」果然皇帝根本没有心要处理奢华问题嘛!

    2.菩提簪说佛法

    上个事件是皇帝听没几句就喜孜孜认为小玲献良策,这个事件则是老祖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