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男人的生活》 (第2/2页)
。」 「於是,你开始质疑别人的好意,因为内心深处的你,始终害怕‘如果真的去依赖,对方会不会有一天厌倦而离开’。」 嘴唇微微颤抖了一下,彷佛被戳中了心事。 她的行为模式相当典型。她并非没有尝试过亲密关系,只是这类关系往往因「自我怀疑」导致失败。而这些失败,进一步加深她的怀疑,使她产生「我果然是不被喜欢的」错觉,形成恶X循环。 人类在绝望时,会本能地寻找合理化的藉口,而她的藉口就是——「他们从来没有真的喜欢过我。」 但即使这样,她仍然渴望被肯定,甚至对「被理解」产生了惊讶与感动。 「……你说的……完全没错……」 语气轻颤,眼神闪烁,指尖不自觉地收紧,如同抓住最後一根浮木。 这类患者,往往会对心理谘商师产生依赖感,甚至发展出转移X依恋。当一个人的心理屏障被轻易瓦解,他们很容易将理解自己的人视为「唯一能懂自己的人」,进而产生异常的信任,甚至是情感上的投S。 这并不值得兴奋,因为她的依赖来自於「对安全感的需求」,而非「对驯服者的臣服」。 「这就是为什麽你会来这里,不是吗?」 「这些问题并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的缺陷,它们只是你过去的经历,影响了你现在的思考方式。但只要你愿意尝试,我们可以一起改变它。」 她睁大眼睛,带着一丝希望。 「……真的可以吗?」 「当然。」 她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能够拯救她的好医生,殊不知,她的问题,从始至终都不曾改变。 她依然是那个习惯依赖别人的人,只是将对象从过去的关系,转移到了这里。 ———- 患者纪录-F-0324 诊断摘要: 患者表现出显着的情感依赖与自我价值低落,对人际关系存有强烈的不信任,倾向透过自我贬低获取关注与肯定。社交焦虑明显,常以读心错误mindreading与情绪推理emotionalreasoning解读他人行为,导致关系维持困难。 病史与成因推测: 幼年期曾遭受主要照顾者的矛盾讯息double-bindunication,形成焦虑型依附anxiousattat,影响其成年後的亲密关系模式,使其在人际互动中呈现矛盾的疏离与渴求。 治疗建议: ?CBT:修正社交认知偏误,挑战负向思维模式。 ?IPT:协助建立健康的依赖与平衡。 ?自我价值重建:减少自我贬低行为,培养稳定的自我认同。 观察与预後: 治疗接受度良好,但易产生治疗关系依赖,须防范过度理想化或转移X依恋。 写完患者纪录後,我在内心补上一句:可作为研究案例,但太过软弱,不适合进一步计画。没有驯服的价值。 这类人,不值得我浪费时间。 我阖上纪录,等待着下一个进入诊室的患者。 观察,分析,只不过多了一个决定X的因素—— 筛选。 下一次,会不会更有趣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