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流言 (第2/2页)
些,便每天只是默默的做东做西,过了几个月,人家见她没有花头,无论说些什么,都只是顺着眼,一味地只是老实,便也渐渐地觉得顺眼了起来。 彩娣最先和她搭话,要她换换装束:“你又不是没有钱,一般的也赚工钱在这里,娘老子都不需要你来养,也没个小的要靠你,最是省心的,何必熬得自己苦哈哈的?趁着还年轻,也穿戴穿戴,咱们这里毕竟是上海,你这个样子,看出门去给人笑话。” 兰秀对东家说的是,父母双亡,家里一个人也没了,也没有丈夫,也没有孩子,总之一句话,六亲都断绝了,自己便到城里来找一碗饭吃,沈桂珍当时想的是,这样可挺省事,不用担心她家里来人,扒在门上问东问西,扰得自己家里烦乱,或许竟然要留饭,盛一碗饭就坐在厨房里面吃了再走。 于是兰秀便比照着其她帮佣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换了衣服,渐渐地有了一点城里人的模样。 过了起初那段有点费难的日子,兰秀便在这里做得很开心,过了中秋过新年,中秋节每个人分了两块月饼,大年初一拜了年有赏钱,一个红纸封,里面五十文钱,兰秀便把那钱都锁进箱子里去,她在这里做工两个月,便买了一口小箱子,带一个小小的锁,把那八十大洋连同每月的工钱都锁在了里面。 有了鲁镇的教训,兰秀不再把钱存在主人的账上,她如今想的是,倘若再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从箱子里拿了钱就走,不至于连人带钱都给人家得了,阿弥陀佛,简直好像抄家一样。 这里的江妈是一个喜欢讲古的,她从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爱听人讲故事,有时候站在茶馆门前听书,就不走了,到了这个年纪,攒了满满一肚子书,在这里就给大家讲,讲吕四娘,还有皇帝抄家,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出了巷弄,又往前走了一段,兰秀便与顾嫂分开了,自己往城隍庙走去,那城隍庙远啊,虽然兰秀脚步飞快,也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那城隍庙香火鼎盛,烟气呛人,兰秀进了庙里,跪在城隍爷的像前,点上了自己带的香,便开始叨念起来:“阿弥陀佛,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旁边有人就在那里乐,本庙的城隍乃是霍光。 兰秀在那里很虔诚地念诵着,满怀热情地祷告,她想着自己这一年的生活,上海和鲁镇有很大的不同,起初是不适应的,很觉得生疏,这个巨大的地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就浓缩成沈太太那一个宅院,就是这个宅院,刚开头时也仿佛要把自己挤出去一般,而且样样事情都陌生,倘若是在鲁镇,自己很不必担忧,差不多什么事都是做得来的,可是在这里,全都不一样,不用挑水,有一根管子,一拧就能自己出水,起初惊讶得她,眼珠子简直要掉出来了,于是兰秀便感到,自己确实是个乡下人,这对于她的自信心是个不小的打击。 不过好在兰秀虽然不很伶俐,毕竟肯学东西的,她的头脑还能转,不多时她就学会了点煤炉烧饭,这里与鲁镇不同,除了烧柴,还烧煤,每次从煤号买了煤来,兰秀就帮着抬煤。 到现在兰秀对这宅子里的事,已经都熟悉了,便不复当初的不安,她那时候之所以奔来上海,倒不是因为多么的义无反顾,想要寻找新生活,开创人生的新天地,只是原本的世界实在恐怖,她想要逃离,哪怕上海在她而言,实在是如同爪哇国那么遥远怪诞,她也顾不得了,一心要逃得越远越好,最开始是很觉得有些为难的,现在逐渐习惯,便觉得也还好,只要这种日子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在自己而言就是上上签,于是兰秀便又忍不住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除了为自己念佛,兰秀也替贺老六求告了菩萨城隍,前一阵方先生的一个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兰秀一看,就是来时火车上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个人啊,原来他是自己东家的朋友,叫做“潘医生”的,潘医生一看到兰秀就乐了:“前一阵到你家乡去,有一个很特别的人,做了个特别的手术。” 兰秀一听他说起绍兴,便好奇地问:“是谁啊?” “贺老六,开风气之先,做了个输精管的结扎术。” 兰秀听得一头雾水,还想问问“是什么?” 旁边沈桂珍已经笑得喷出了茶水,连忙摆手说道:“兰秀你去忙吧,潘先生你也真是,不要教坏老实人啊!” 她的丈夫方先生也一脸发绿,摆着手道:“贤弟,可别再说了。” 兰秀愈发的纳闷,虽然当时是退了出来,过后难免要问的:“究竟是什么?” 沈桂珍是读过书的,便给她解释:“便是男人那个东西里面的一根管子,给截断了,从此jingye就流不出来。” 这话便在宅子里流传,传着传着,就传成了:“那个鬼子国回来的大夫,把一个男的给阉了,从此成了个太监,只是不知能不能进宫。” 结扎术是陌生的,但太监是熟悉的,于是在兰秀的头脑里,这件事就变成了,袁星樨为了降服贺老六,将他如同阉牛阉马一般地料理了,可怜贺老六,在袁星樨手里真不知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虽然他对自己没安着好心,可是他如今落到这步田地,也真是让人替他难过,自己现在是安安稳稳,心满意足,也就不记恨他了,反倒有些同情,这种同情的情绪让兰秀有一种安全感,仿佛隐隐地抬高了身份。 此时兰秀就在替贺老六祷告,但愿他可别再遭罪了,叨念完后,兰秀站起来,将手里捏着的那香插进了供桌上那巨大的香炉里,贺老六,我给你上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