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事故缘起 (第1/2页)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一些不可思议的真实事件,目前也还在持续的发生中……。 我是个生长在台湾一个非常传统家庭里,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是个相当平凡且非常不起眼的人,但却有着与众不同,不平凡的人生际遇……。 这事情的开头,要从……民国八十二年,这年年初,开始说起…… 这年二月,适逢农历年初,母亲和二嫂子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来到位於北部某个山区,一间祀奉关圣帝君的庙宇,替家人批流年,母亲将其家人所有人的八字,写好交给了庙方。 只见庙方主事者,在纸上不知道写了什麽?便对母亲说,我,在年底时,恐遭遇生命之危,母亲生怕我真的会出事,照着庙方指示,替我办制煞法事。 农历年後……,大哥突然跟爸爸说,他打算跟她老婆,离开他们工作十几年的公司,爸爸问他原因,他说公司老板打算到东南亚发展,准备把台湾公司,交给老板娘她娘家接管,才刚接手不久,就把大哥在公司职权,一下子转移到老板娘的堂弟身上,话说是要帮大哥分担工作量,实质是要掏空大哥在工作上的职权,这让大哥很是不满,直接找老板娘讨个说法,却因此被老板娘讥讽,说大哥这把年纪了,除了他们公司,谁会给他这麽优渥的薪资。 爸爸知道这事後,直接找大姐夫去找他哥哥问清楚,姐夫的哥哥也是大哥的老板,大哥老板知道後,带着他老婆登门向大哥道歉,但大哥还是辞职了。 辞职後的大哥夫妻俩,在二嫂子的建议下,租下一间店,准备做自助餐的生意。 这家店面位置,就正位在基隆南荣公墓,基隆殡仪馆山下道路旁。 经过家人的帮忙,自助餐店终於开始营业,从开店以来,每逢到了午餐、晚餐两个时段,客流量超多,因刚开业不久,大哥也没多余钱请人帮忙,家人就希望我,可以过去帮忙,我再三考虑,还是答应了。 这也是我高中毕业後的第二年,因为想要继续升学,自从答应要到店里帮忙後,我辞掉原本不错的工作,开始了,过着白天在大哥的店里帮忙,晚上搭火车到台北南yAn街补习班补习的日子。 那年,适逢夏季七月到九月,北部地区数月来,降雨量不足,造成部分地区分区限水,一夕之间,店里生意好了许多,一来到冬季,北部降雨量增加,客流量突然间少了许多,店里的生意也一落千丈,迟迟不见好转……。 连续好几天,在店里营业时间里,客人稀稀疏疏,三三两两没有几个,b往常少了许多。 大哥不禁摇头轻叹:「这一两个月来,生意真是糟糕透了,收入连进材料钱都快不够,现在只靠晚上面摊,勉强还撑得过去,在这样下去有可能撑不下去了」 二姐对大哥说「我老公在殡葬业工作,认识很多人,可以请他帮忙,看他们那边有没有固定订餐的客源」 大哥看二姐这样提议,不多加思索应声答应了下来:「好啊……你跟他说说,不然这样下去,我们可要关门了」 在二姐夫妻俩的帮助下,我们认识在基隆市市立殡仪馆里,工作的一些人。 这天,二姐带着一个从事殡葬业,大家都叫小胖的人,来到店里。 他一进门,掏出了自己的名片,简单向我们介绍他自己後,二话也不多说,就直接问我们,想不想为往生者做捧饭的工作…,他会这麽直接了当说出口,是他在二姐夫妻俩口中知道,我们b较不怎避讳这丧葬礼节的事宜。 在当下我就提出疑问「捧饭……,什麽是捧饭……」 小胖虽是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一家人,世代从事殡葬业,因此他懂得很多,他也很耐心的对我们解释道…… 「在台湾早期传统社会里,往生者的大T皆置於家中到出殡,期间在家中安奉灵堂,因此有了,奉敬早、午、晚,三次饭,称作「孝饭」,又称「捧饭」,做到奉待逝者的餐饮与生活作息彷如生前一般。後因时代变迁,人们生活日渐忙碌,一些丧葬事宜,就花钱交给了殡葬业处理,渐渐地在家也没有设立灵堂,将其往生者灵堂设在殡仪馆内,後来捧饭,就改敬早、晚,两次之供饭。」 我问道「那如果我们要接,那要做什麽?」 他回答道「如果你们要接下捧饭这部分的工作,你们只要负责,早、晚两次,饭菜部分,早饭部分要在早上七点前,准备好,到时候我们会派人来取,准备部分是白饭一碗,r0U一块大小要适中,水煮r0U或卤r0U都可,青菜一盘,一颗水煮蛋或卤蛋都可以,但不可以是煎蛋。晚饭部分是五点前要准备好,饭菜跟早饭一样」。 接着他又说「附近有很多餐饮业,觉得帮往生者准备祭拜的饭菜俗称捧饭,是种Hui气,没有人愿意接单,我们让人做就不是很固定,料也不是很好,我在你们店里也用餐过很多次,在品质方面,我觉得你们是可以的,看你们要不要试试看」 大哥,深怕人手不足「这是不错,但是我们才三、四个人,恐怕…没办法做到…」 我直接对大哥说「大哥,先解目前的状况,先接下来再说」 当下我们并没马上答应下来,事後家人一再提醒我,要接这项工作得小心在小心,但在考虑了几天後,为了自家店里的生意,我们还是接下捧饭的饭菜工作。 接这项工作後,我们几个人,开始分工合作,大哥夫妻俩外加母亲三个人负责准备食材,烹、煮、炒、炸这类食物,而我则是跟着殡葬业者,小胖学习,怎麽样帮往生者,准备祭拜饭菜的一些注意事项。 在我还没有接触到这项工作前,只听说在丧葬方面有很多忌讳,尚不知道在台湾习俗中,殡葬事宜,礼节颇多且一丝不苟,在任何环节上,不能有一丝丝的错误发生,如果一有不慎失误,即为对往生者及丧家大不敬。 店里也因为接下这项捧饭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