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 (第2/2页)
薛北望将他带到书房,顾清自己寻了个位置,书柜上搁着的是前主人的收藏,顾清随手抽了一本,还能看见些批注。 这样的院子范阳城里有很多,都成了没人住的空宅,随手就能拿来送人。 他还是很困,薛北望不说话,他翻了会书,伏在案上睡着了。 好像又回到万花谷中。 他总在画圣的课上睡觉,读书写字还能拿的出手,对于挥毫泼墨,他半点兴趣也没有。也只有这个时候,他能理解一点谢承学琴时的痛苦,十八描、颤笔、七观、没骨,听着就头痛,时常上面还在讲,他在下头角落里昏昏欲睡。 谢承的书画漂亮,常常给他再画一份交课业,用左手,也比他画的强些。 “景和,顾景和?” 他费力地睁开眼,坐直了身体,窗边的冷风吹得他打了个哆嗦,下意识应了一声,又喊了一声师伯。 “醒醒,睡糊涂了?” 是薛北望,顾清眨了眨眼睛,有些模糊,他头痛的厉害,胸口也疼,低头喘了好一会,满口都是血腥味。 “怎么回事。” 薛北望总算看出不对劲,顾清的脸色难看,泛着一股病态的潮红,他伸手去摸,一片guntang。 他有些难以置信,看着敞开的窗口,吹了一点风,就病了? 他常年在苦寒之地,雁门关外八月飞雪,滴水成冰,要在寒风冷夜里,在城墙上整整站上一宿。很多人都生冻疮,手脚青紫红肿,溃烂皲裂,要时刻保持体内真气运行,才能留下一点暖意。 后来出逃,一路逃到恶人谷,虽说谷中有地火常年不熄,但他并不常回去,而是守在昆仑山。 总之他没有见过这样娇弱的人,若是在雁门关,他可能活不过一个月,不对,他根本进不了苍云军。 但顾清确实病了,烧的厉害,迷迷糊糊的,甚至用脸蹭他的手。 他把人抱起来,带回房,让人去喊大夫,就这么一会功夫,顾清又睡了过去。他睡得很沉,发热之人呼吸本应粗重,但他的气息却很弱。 薛北望坐在床边,他会一点粗浅的医术,能治点外伤和风寒,在外行走的江湖人,基本都会这个,但也仅此而已。 顾清脉相很乱,他没见过,只知道不是什么好事。 大夫看了,信誓旦旦说只是风寒,开了药就走,薛北望觉得没这么简单,但也说不出缘由。 闻到药味顾清就醒了,他有一段时间没生过病,全身都提不起力气,更是抗拒地看着薛北望手里的药碗。但没拒绝,在薛北望开口之前接过来全喝了,又躺回去闭上眼。 “你不怕是毒药?” “防风川穹柴胡,能毒死我算你本事,下回多加点甘草,苦的很。” “娇气。” 薛北望虽然这样说,但下回送来的药果然好入口许多,顾清都乖乖喝了,但一连三日,都是白日才好些,晚上又发起热。 薛北望又不是傻子,这病明摆着不对劲,但他换了几个大夫,都说是风寒,至于为何吃了药毫无效果,对此一问三不知。 “你是不是该给我一个解释?” 顾清被他揺醒,头痛欲裂,他一生病就只想睡觉,此时便敷衍道:“我可是什么都听你的,将军还想要什么解释?” 解释一下为什么病还是不好?顾清翻了个白眼,这药我吃了也没用,就算他说了,薛北望会信么,又有什么好讲。 “寻常药物于我无用,将军若想我好,就发慈悲让我再睡一觉,过几天自然就好了。” 他闭着眼,回得漫不经心,想着若是像小谢那样,一发作就咳血,那才叫唬人,说自己时日无多都会信。 薛北望不信邪,吹点风就病倒已然超出了他的常识,吃了三天药毫无起色,就更加让他困惑。 他怀疑顾清背着他吃了什么毒药,表面上是风寒,而真正的目的还不得而知。 “……去请万花医馆的人来。” 几个坐馆的大夫都看过了,看不出什么,城里收治疑难杂症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此地的万花医馆。 医馆的人起先并不愿来的,救死扶伤是医者所为,但一入江湖,有所为便有所不为。 但薛北望只让人带了句话,顾清睁眼便看到同门师姐坐在一旁开方。 “……怎么回事?” “等会吃了药,就能退了,景和,这几天吃了不少苦吧。” 顾清摇摇头,他还有些昏沉,一时接不上话,扶芳师姐怎么会在这,薛北望…… 他咬牙道:“你不该来。” “同门有难,袖手旁观视为叛门,景和怎么连规矩都忘了?” “还有一句力有所及,师姐是不是也忘了?” 扶芳不接他的话,替他擦了汗,靠近些轻声问,有什么要交待的没有?顾清沉默半晌,摇了摇头。 “师姐保重。” 见他如此,扶芳便不再劝,她不知道为什么顾清会突然在薛北望这里,还病成这样,她方才看过,不是外伤所致,便想起前几日见面时提起的那位朋友。 她只行医,不过问江湖事,更不涉阵营之争,只是偏心地相信师弟。 薛北望进门,顾清看到了,但他不想说话,他心里烦的很,又头疼,更不想理他。 他就不该昏了头闯进来,人没救出去,现在还牵连了扶芳师姐。 “顾景和。” 薛北望拨开他鬓边汗湿的发丝,凝视他半晌,才沉声问道:“顾伯玉是你什么人?” 很久没人提过这个名字了,逝者已矣,大多人说起时,都会叫他中书郎,或者……小顾相。 以父亲当时的年纪,在朝堂中,确实过于年轻。 “我也很想知道,将军与家父,又有什么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