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传_第二部第七章彼岸的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部第七章彼岸的故事 (第1/10页)

    彼岸的事物

    我努力回忆着松铭的说明,在我们刚刚得知老h是h承彦的儿子时,松铭曾跟我介绍过这个家族的情况:h承彦跟前荆州刺史刘表是连襟,刘表的妻子蔡氏就是那个陷害刘备,b得他的卢越檀溪的人……那么蔡氏的弟弟蔡瑁就是h承彦的小舅子了……难道钟迪就是因为这个而在蔡家吗?这并不是很合理……

    老人拿掉滤盖,将茶倒入我面前的小杯子里,我叩指谢过,顾不上品茶,便问:

    “h公,令孙为何在魏国呢?”

    “贵人有所不知,”老人温和地说,“小孙的父母——亦即老拙的大nV儿大nV婿——已经去世了,小孙独自生活无人照应,便让他去了蔡官人那边。蔡德珪少时便与曹公友善,深得器重,又是荆州重臣,家门地位显赫,族人带金佩紫。蔡府位于鹿门山下一村庄,名曰蔡庄,良田百亩,为其一族所有。其屋宇甚华丽,四墙皆以青石结角,家中婢妾数百人,别业四五十处,宗族强盛,共保一洲。小孙托付给蔡氏,可以安心。”

    “嗯……”我犹豫了一下,说道,“为何不让他跟您一起生活呢?”

    话刚说完,我就觉得不妥,结合之前h家的态度来看,他们在钟迪这件事上肯定有什么难言之隐,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

    果不其然,老人再次陷入沉默,他慢慢地喝了一杯茶,然后重新给自己添上,好像一直在沉思。

    我设身处地想象着老人的尴尬,打圆场说道:

    “h公若有不便之处,大可不必说。其实我等寻找令孙,皆因遗嘱中涉及一种名曰‘八卦阵’的阵法,我等并不了解。h公若是晓得其中原委,可转告令孙,不用我等叨扰。”

    “犬子可曾告知贵人该阵点位?”

    “抱歉,什么点位?”

    老人探究地看了我一眼,随后自言自语道:

    “没说啊……若是对寻常人倒情有可原,可是……”

    他用一种耐人寻味的目光注视着我,说:

    “贵人的朋友可是修道之人?”

    “修道之人?”我愣了一下,“妾身不明白……”

    “就是炼气习法的意思……”

    炼气习法……小玉教我的神通力就需要炼气,松铭会隐身术和飞行术,肯定也需要炼气,我便点头说是。

    “既是修道之人,应该懂得八卦,犬子为何未言明点位呢?”老人说。

    松铭跟我讲,老h曾经问过他懂不懂八卦阵,他说不懂,因此老h才说需要当面告知钟迪。我对这方面也是一窍不通,便诚实地说:

    “妾身愚钝,未曾学过八卦,妾友亦不甚明了,让h公见笑了……”

    老人家用一种特别具有穿透X的目光打量着我的身T,仿佛能照出我的骨头那般,让我有点不自在……

    随后他缓缓点头,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

    “嗯……我观贵人天资聪颖,骨骼清奇,虽未得YyAn之理,但经脉通畅,气息清明,修为不可限量……童儿,取《易经》来。”

    那个童子端着烛台走进内室,俄而捧着一本大部头回来。他把书小心地放在桌上,端着烛台跪侍一旁,老人用手把书转了一圈,推到我面前,说道:

    “这本《易经》乃我h家世代收藏之宝,今yu献于贵人,可助贵人修行一臂之力。”

    我低头看着这本厚书,烫金字的封皮磨得发白了,边边角角都有些破损……但我并未因此低估它的价值,在这个时代,书籍与和平一样弥足珍贵,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而像这种JiNg装的大部头更是绝无仅有的珍品。

    如果阁下恰好对这本书的由来b较感兴趣,不妨听小nV子讲讲,以我浅薄的知识和残缺的记忆,疏漏处敬请斧正。

    相传《易经》是一千多年前周文王所着。文王参破先天运行之理,宇宙万物玄机,把原本只有神明掌握的YyAn数术编纂成书,推广开来,教化子民,帮助人们对抗当时泛lAn的洪水猛兽,佑一方黎庶。

    然而天机泄露,触怒了部分神明,引发了一场波及三界的大战,史称“封神之战”。其结果是结束了殷商的统治,建立了西周。

    然而这只是人界的结果,这场浩劫给仙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造成了怎样的变革,没有史书讲得清,我还是听谁给我讲的神话与民间传说才略知一二……

    据说文王演周易,是受到了仙界某个势力的暗中授意与指导,而这场封神之战整个儿就是一场Y谋,是仙界围绕天庭控制权展开的一场明里暗里的残酷斗争。在封神之战中Si去的修道者,都成为了这个Y谋的牺牲品,这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其结局就是,战争结束后天庭权力中枢迎来了一次大洗牌和大重组,彻底改头换面……

    原本我只是把这些传说当rEn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聊以消遣,但自从知道了有小玉这样的朋友之后,我就不敢儿戏视之,我们闲聊的时候我问过这方面几句,她含糊其辞。或许等我们到了仙界,一切自会揭晓吧。

    扯远了,言归正传……西周建立之后,《易经》这本书就成了皇家御典和民间j1ngsHu,所有民间流传的跟《易经》有关的书籍都被召回或销毁,文王为生民谋福祉的初衷完全变质,《易经》成为了帝王之术的辅弼,被束之高阁,逐渐脱离了普通人的视线,隐入了神秘之中。

    如今,黑市中流通的一些《易经》,不是今人伪造的,就是片纸只字,像我面前的这本能看出最初装帧JiNg美且T量厚实的《易经》……不敢想象有怎样的渊源……

    受此大礼,我连忙推辞:

    “这怎么行……”

    老人不慌不忙地说:

    “实言相告,老拙有事请托贵人,不知贵人可容纳否?”

    “h公请讲。”

    “老拙子nV天各一方,老而无依,情实可矜,人所共怜。贵人的朋友既是旅居西域,我愿遣h金百两,赎回犬子,请贵友代行。恳祈垂手施仁,得赦归国,则德海仁山,衔恩于世世也。贵人若不弃,请收下此书,先表不胜感激之情。”

    “h公不必如此,”我恭敬地说,“我等本就打算去往西域,让令郎与甥相见,到时定会解救令郎脱困。令郎对妾友有恩,我等怎会袖手旁观?这书乃不世之宝,h公祖传,妾不能收。”

    h承彦露出老人特有的感动表情,含情脉脉而又有点委屈地注视着我,像一条看了很多年家门的老犬……抱歉,这么说真是太失礼了,原谅我的联想……

    “贵人仁义大德,恕老拙不能全礼……”

    老人深深地弯下腰,低下头,我也连忙低头行礼。

    “h公折煞妾身……”

    “哎……”老人直起腰,叹了口气,说,“感贵人恩德,老拙也不要隐瞒了,贵人似有不少疑惑,且容老拙慢慢道来……”

    我趁着温度变凉前饮了饮小杯中的茶,润了润喉咙,老人一边重新为我添上,一边说:

    “贵人先前问我能否代为解答遗嘱,非我懒惰,实无能为力也。这八卦阵变化无穷,一阵至少需要三个点位,方能解阵。若不知三点,则有无数种解法,不能确定。”

    “这是为何?”

    “贵人可知九g0ng阵?”

    “是把一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