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出书版)_这么多年(出书版) 第8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么多年(出书版) 第88节 (第2/2页)

窗外血红的夕阳发呆。短短时间里发生太多事,她太疲倦,每天都会忽然陷入回忆。

    一转头,爸爸身上抽动脉血留下的针眼还在,竟然结了一个疤。

    “我这个病,纯属劳民伤财,你为什么呢?把钱留着,投资,理财,在你工作的地方买房子。”

    “买房子?”见夏笑了,“爸你知道新加坡房价吗?知道上海购房资格吗?而且我这点积蓄,已经错过了,追不上涨幅了。”

    陈见夏即便在最感伤的时刻,也保持着一丝理性,好像她天生就是一个记仇的小孩,可以随时随地跟任何人复盘任何事。

    “你要是真这么想,当初就应该拦着我在省城给你们买房子——给小伟买婚房,应该这么说。”

    陈见夏爸爸脸上流露出一丝羞赧,他一直作为一个病人被保护,近几天直接和见夏沟通、争吵、兵戎相见的也是郑玉清,还没怎么见识过女儿的牙尖嘴利。

    “你还是怨我们吧?那还这么费心救我。”

    “爸,你是想让我安慰你,还是真想知道?”

    “哈哈,”她爸爸笑了,脸因为浮肿而显得年轻了一些,“你这么说,我不想知道也得知道了。”

    “因为我说要倾家荡产给你治的时候,你没有拒绝。”

    陈见夏仰头,把眼泪逼回去。

    “因为你不想死。而我是你女儿。我可以逃离家庭,可以找各种借口,巧言令色,装傻,反正只要不回家,亲戚朋友怎么说我我听不见。

    “但只要我不忍心,我就只有这一个选择。没意识到没听见也就算了,我知道了,听见了,我就肯定会选这条路。”

    她倒宁肯她成长在豆豆那样的家庭。再狠一点,再不堪一些,而不要掺杂那么多欢乐的回忆。

    她记得在游乐场旋转木马前,爸爸躲清静在长椅上坐着乘凉,mama一个人顾两个孩子,她和弟弟都想要骑白马,但抢的人太多了,铃响了,时间紧迫,mama把弟弟抱了上去,跟她说,赶紧自己找个小车坐上得了!

    但委屈憋闷过后,发誓这辈子也不要跟爸爸mama讲话、要离家出走、要让他们知道厉害之后,夕阳西下,他们又给姐弟俩各买了一支伊利火炬冰激凌,陈见夏不爱吃巧克力脆皮,于是弟弟帮她全啃了,把里面的奶油留给她,她又觉得,爸妈很爱她,弟弟也没那么烦人,生活很幸福,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啊,好开心啊。

    还写进了作文里。

    她有时候记得被mama当机立断放弃掉的屈辱和恐惧,有时候记得夕阳下那支冰激凌的温柔。

    有时候记得爸妈因为机票太贵而找各种理由劝她不要回家,有时候记得他们转眼就为了小伟的各种事漫天找关系撒钱,有时候又会在闷热的长廊边,写着论文,哭着想家。

    爸妈健康时候她躲着不回来,现在一个癌症一个神经紊乱,她千里迢迢跑回来还债,全宇宙的力量都在促成她回来还债,稳定许多年的工作泡汤,马上就要完成的新加坡服务期中断……好像她这辈子出生就是为了还清一些东西,再不情愿也要不停地给。

    陈见夏伏在李燃温热的胸口,和他讲着自己混乱无序的过去,讲着讲着自己也觉得无趣,撑起身体去吻他,长发散落,盖住他的脸。

    李燃伸手轻轻将她推开一点点距离,见夏故意气他,“没力气了?那算了。”

    “我不想自己也混在你乱七八糟的记忆里。”他说。

    “嗯?”

    “以后再回忆起来,就是旋转木马、奶油冰激凌,还有稀里糊涂跟我zuoai。”

    陈见夏跌坐在床上,茫然无措。

    他们没有开灯,月光透过半扇薄纱照进来。李燃也起身,双手捧着她的脸,晃来晃去。

    “小时候的事晃出去了吗?”

    “嗯。”

    他这才回吻她,说,那你记清楚。

    后面的事的确记得很清楚。

    又过了两天,晚上见夏正在一边给爸爸喂饭一边等mama来换班,李燃忽然敲病房门,跟她说:“我有点事得回一趟家,把一些单据给你。”

    陈见夏起身出门,她知道肯定有事。

    李燃说,又有电话了。

    “这次很巧,就在省城,飞回医大二院就可以做。”

    “再等等吧,”见夏不想再空欢喜了,“确定了再说。”

    “我已经等了大半天了。二十岁的男孩,过马路时候经过大货车死角,被剐倒了,颈椎断了,人在icu待了一天了,已经判定脑死了。就算没有脑死,也是高位截瘫,听大夫说,死了倒是解脱。”

    见夏低着头。若是平时闲聊,倒是能说句可惜,但她现在的立场,说什么都不对。

    她不敢承认,第一时间掠过脑海的想法竟然是,二十岁,更年轻,比之前三十三岁那个好。

    恶心的念头。

    “家属也在,协调员说,家境很差,本来孩子mama都答应了,要签字了,”李燃两根手指一捻,做了个手势,“那个也……总之各个方面都谈好了,男孩jiejie突然来了,说什么也不同意。

    “现在有两个选择,等他自然死亡,或者……再加一点。但如果等,不知道等多久,很多脑死的患者可以撑很多年;如果不等,就再加点,协调员会再劝,但他们也经常遇到那种家属。”

    “哪种?”

    “觉得是意外之财,人都死了还能赚点,坐地起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