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王朝_第1章又是一年开学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又是一年开学季 (第2/2页)

向政府当局请愿进行社会改革的大规模学cHa0运动,虽然这起蔓延至几个省份的事件很快便被平息,但某些一校之长在事件中暴露出的知识份子那种优柔寡断、迂腐软弱甚至放任姑息令教统部长深为不满,於是在认清仅仅撤换一批校长并不能带来实际改观之後,驻校思想监察辅导教员这种具有武官背景的文官便应运而生了。他们由教统部总部或地方教统部门直接委任,每所学校均委派一人,小学至初中学龄的学校统称为校监,高中或初高连读的中学称为校司,级别更高的大学则为校督。如同大学的优劣分为三六九等一样,各所大学校督的权力地位也各有不同,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帝京大学、清化大学、复亘大学和浙州大学这四所名门大学的统领校督,他们都是教统部长麾下举足轻重的人物,受其亲自任命坐镇四大名校并直接向其本人负责。

    在四大校督之下又有七大校司,他们分别是恒水中学、h纲中学、临汌一中、启岽中学、常郡中学、毛坦中学、承都七中这七所顶尖重点中学的镇抚校司。这七所学校堪称罗夏国尖子生的摇篮,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人才JiNg英,也是教统部标榜的全国模范中学。和寻常的中学校司不同,这七位校司的特殊地位远在一般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校督之上,受教统部长钦定镇抚一方,某种程度上节制地方军政。

    中学上重点,大学进名校——对罗夏国的每个学子来说,这都是梦寐以求的人生轨迹。然而莘莘学子何其多,大多数人却连那些学校的大门都m0不到,平时也就是在书店里一摞摞堆在那里诸如《h纲宝典》《启岽题库》之类打着名校教辅材料旗号学习资料的封面照片上一睹所谓重点中学的“魏巍雄姿”,或是读些《风雨清化路》《圆梦在复亘》之类的励志书籍藉以自勉、聊以慰藉。他们的目光中有YAn羡,有渴望,有梦想,然而终究穿不透眼前那冰冷的纸张。

    同许许多多的学子一样,邵凡也曾怀揣着那个千百万人始终如一的梦想,驱使着他埋头苦学、十年寒窗,然而经过考场上一次次的失意,如今支撑着他继续学业的早已不再是什麽梦想了。

    外婆猝然离世,留给邵凡的只有三间平房和微薄的存款,另外还有现实的一片黯淡和迷茫。选择继续学业固然是因为外婆的遗愿,可也离不开另一方面的原因——想起离开校园踏足社会的人生,他竟不知该何去何从。在学校里他还有书可念,而在社会上自己能g什麽?除了学习自己还会g什麽?他实在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或者说根本没有直面这个问题的勇气。

    自从六岁正式踏入小学校园时起,邵凡的人生概括起来就是学习、背书、做题、考试这四样东西,随着一天天长大,这种生活愈发让人觉得身处於学校就像置身於一座特殊的工厂里——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再到高中,一个个学生就像原材料一样在这条生产流水线上被机械般千篇一律的塑造、打磨、灌输和加工,最後以分数成绩作为考量,分为三六九等的商品摆放在社会的大橱窗上。成绩好的优等生处处受人垂青,成绩差的次品到哪里都难有问津,在人们的眼中仿佛成绩代表着一切——智商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甚至是基因的优劣。

    在这种以分数决定一切的社会环境下,读书和学习对大多数年轻人而言早已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探寻真理,而是彻底成为了提升分数的工具,正所谓‘书中自有h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们一边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述着古代科举制的残酷与迂腐,在语文课上感悟着范进、孔乙己之流的可笑与可悲,一边在书本上划出考试的重点、C心着下次考试的分数。

    身在这种活生生的讽刺中,邵凡常觉得可笑又笑不出来,他真的看透了这个虚伪冷酷的世界,烦透了有些人游戏人生却富贵荣华,有些人努力生活仍贫贱卑微……也恨透了自己的命运为何如此残酷!为什麽自小便失去了双亲,如今又让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外婆……

    正在幽长曲折的小巷里走着,下午的上课预备铃声从不远处传来,邵凡知道自己又要迟到了,索X加快脚步准备抄起那条近路向学校赶去。

    说是近路,其实并算不是什麽路,而是高处一排排紧密相邻、鳞次栉b的屋顶。於是他一个加速爬上巷子边的墙垛,再跳上临近的一处房顶,从空隙不大延伸而去的屋顶间一跃一跳着朝学校跑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