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章 贵人杨汇泉 (第4/4页)
兴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将他写给杨汇泉的一封感谢信交给我,嘱我立即送去,并再三交代,恳请汇泉同志继续支持《当代警察》。 我在省城的工作稳定下来后,杨汇泉想方设法帮我解决妻子的工作调动。这是他精神上受到打击,最痛苦的日子。我在他面前从不提起家庭的困难,他总是关心地问到。为此,他致信省供销社常务副主任李丽君同志:“汉寿县供销社会计陈双娥同志,因其爱人在公安厅工作,长期夫妇分居,家庭困难较大,要求能调到省供销社工作,以解决夫妇分居的问题,请你费心帮忙,能否予以照顾安排。并致谢!敬礼!杨汇泉,1991年4月12日。”当我把这封信送到李丽君同志手上时,她看后爽快地说:“汇泉同志是个好领导。他主管财贸那么多年。对我们供销社支持很大。当年建留芳宾馆,如果不是他拍板,就搞不成。他从来没有因私事给我写过条子,这是第一次。他现在虽然不在省长任上了,但我对他更加敬重。”这是原话,我至今一字不忘。凭借他的威望和人品,我一家得以团聚在长沙。 由于说不清的原因,有人要把我调出当代警察,他利用出席人大、政协会议的机会,向有关领导介绍我的为人和特长。那意思是希望知人善用,别把我的专业之长浪费了。杨汇泉作为山东汉子,他是很少开口求人的。为了我,他开口求人,可见对我的一片关爱之心。当时,我没有向他提出过要求,我也不知道他为了我的工作求人这一幕。这是事隔多年之后,当年曾经误怪了我的那位领导亲口对我说的。 公安厅来了新的厅长,进行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凡是科长、处长,一律竞争上岗。我既然入了这条道,就得按这条道上的规矩办。是人就离不开人间烟火,就无法做圣人。我当然得积极参与竞争。我拟好了竞争报告,请他替我把关。他戴上老花眼镜,台灯下帮我一字一句的斟改,其情其景,我终生难忘。2001年3月,公安厅正式拉开职位竞争的帷幕,方案公布,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年龄以45岁划线,凡当年12月31日前满45岁的,概无资格参与职位竞争。与我同在户政处任职的8位科长,仅有1位在划定的年龄线以内,其余均被自然淘汰出局,我这位秘书科长也不例外。杨省长字斟句酌替我改定的竞争报告没有派上用场,变成了一纸废文,多亏了他老人家一片苦心。如今想来都感到有几分心酸与苍凉。他是一直不主张我为官的,只希望我在专业上有所造化。没想到命运之神却与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人到中年却误入歧途,进亦难,退亦难。难怪当年我向他报告从武汉大学分配到公安厅工作时,他沉吟片刻没说话。他太了解官场了,他太了解我了。也许正因如此,我在官场毫无建树,他从来没有责怪过我。相反,如果他看不到我的新作,他就会严厉地追问。在我最困难的那些日子里,我白天工作,夜里奋力写作,我把他书赠给我的条幅时刻挂在心上:“困知勉行。”作为向前的动力。 我出版儿童长篇《雾过洞庭湖》,他亲笔作序言: 大家知道杨远新同志是一位公安文学作家,近十年来推出的十多部作品,充分反映了公安战线这一特殊社会层面的血与火、善与恶、罪与法的激烈斗争。在他的笔下一个个临危指挥若定、多谋善断的领导,一个个生死不惧、勇擒凶顽的英雄民警,栩栩如生,生动感人,受到读者钦敬。其实他不仅擅长公安文学,还擅长儿童文学。早在八十年代就出版了长篇《欢笑的碧莲河》,获得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其后不断有新作问世,去年又出版了长篇儿童《孤胆邱克》。这些像乳汁一样的作品,为少年儿童增添了精神食粮,充实了儿童文学宝库。他也成为了一位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 《雾过洞庭湖》则是一部将公安文学与儿童文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的优秀。作者认为:“侦探文学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文学,也是最能表现真、善、美与假、丑、恶激烈冲撞搏斗的文学,让少年儿童走进这一领域,直接受到锻炼,启迪,懂得社会,懂得人生,从小就成为真正的强者。”这一创作思想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作者以洞庭湖为背景、芦苇滩为舞台,将惊险复杂的斗争故事高度浓缩于一个黑夜,让主人公充分展示其诚实、智慧和勇敢的可贵品质。在同邪恶斗争的过程中,充满童趣和少年儿童特有的想像力、机智、技能和顽强精神。矫如雏鹰搏击于浩浩洞庭湖上,游刃于茫茫芦苇荡中,在细小的身躯里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英雄出少年。刚鹰子这一八十年代少年儿童的典型形象,当会给小读者以极深刻、极生动、极鲜明的印象,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心,鼓励少年儿童向邪恶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作者在这里赋予少年儿童的不仅是特有的生命活力,同时赋予他们观察社会生活人生世界的眼光。所谓童心不只是天真活泼,且有更强烈的正义感,爱憎分明,最不能容忍谎言伪诈,以势欺人,而奋起抗争,还有更深厚的同情心,对遭遇不幸,蒙受危难的人,发出不平的呼声,不顾个人安危,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他们不是超然现实社会之外,而有与大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希冀与梦想。其实这也是作者观察现实社会生活,现实人生的一种体验和理想,寄希望于孩子身上。 杨远新同志在儿童文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30年,至今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为少年儿童写作,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同时反映了一个作家对儿童的拳拳爱心。爱儿童就是热爱祖国的未来,爱儿童就意味着奉献,唯有爱心才能浇灌出可爱的花朵。我们要使儿童文学园地繁花似锦,就要有更多的不谋财富,不图显赫,默默梳理花木的园丁。大家在期待着。 他不仅关心我,还特别关心我儿子的成长。2000年我儿子出版了第一部长篇《朦胧年华》,他很高兴。他手书条幅:“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录尚书句赠杨一萌同学勉。杨汇泉,庚辰冬。”2005年我儿子远赴英国萨里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临行前向杨省长道别。他语重心长地对我儿子说:“你爸爸不是最聪明的人,但他是最勤奋的人。你很聪明,如果加上你爸爸一样的勤奋,就一定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好。”他教育我儿子到了国外要经得起各种诱惑,要永远抱定一颗爱国之心。他对我儿子写的文章也十分关注,认为比我的写得要好,智商、情商都要比我高。由于他的关心鼓励,我儿子一边攻读专业,一边坚持文学创作,他牢记杨爷爷的话,力争平衡地驾驭科学和文学两翼,在人生的轨道上飞翔。2009年6月我儿子出版了第二部长篇《水晶苹果》。2009年10月我妻子陈双娥评上了国家二级作家职称。相关报刊、网络发表《湖南第一创作家庭》的文章,称“全家皆作家,常开会讨论创作。在湖南创造了一家发表作品最多,获奖作品最多两个第一。”所有这些多亏了杨汇泉数年如一日的辛勤培育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我和我的妻儿,只是他关心的无数个业余作者中的一例。他担任省政协副主席期间,不顾低温严寒,亲往汉寿,参加那里的文学活动,与唐浩明、彭见明、田树德等一道为汉寿县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讲授文学创作知识。像作家水远宪、诗人于沙、编辑家肖汉初,等等,举不胜举,都得到过他的关爱。杨汇泉不仅是我的贵人,也是湖南众多文艺工作者的贵人。 2010年11月于长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