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美好的回忆 (第2/2页)
蒋停一共看了两封信,都是最上面的。严穗这人就算写信也写的很短。 第一封: 希诚,我读完你推荐的《徐志摩诗集》。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浪漫的人会如此薄情。 我读不懂徐志摩,可我很想你。 第二封: 希诚,今天看完你报道的新闻,大家都在夸你。 我也想夸你,但更多的是担心。 你有没有吃好?有没有穿好?我的一颗心都在牵挂你。 …… 蒋停看得有些呆愣。他想:这是严穗写的吗?他想象不出严穗是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写出这些情意绵绵的话。 也许是在晚上。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拧开台灯,在昏黄的灯光下用钢笔在信纸上沙沙地写;也许是白天,在忙完工作的午后,她拿出信纸,急急忙忙地给对方写信;也许…… 蒋停把信纸放进信封,又原封不动地塞了回去。他的心砰砰跳,有种窥见了什么惊人的的秘密般感到不安。 晚上严穗回来时他不敢看她的目光,像个做错事的小孩。严穗有点奇怪于他今天的安静,问他:“怎么了?看起来有点不太开心。” 她一问,蒋停就更心虚了。他有点躲避严穗的目光,严穗心想他可能是有自己的小秘密了,便没有再问。 晚上睡觉前,蒋停终于鼓起勇气坦白了。他首先是道歉:“……对不起,今天吱吱进了你的书房,翻到了那个……”他想了想,没记起严穗前夫的姓氏,也许也没人跟他说过吧。 他只好说:“翻到了希诚先生的照片。” 严穗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哦,我还留着他的照片。” 蒋停有点儿好奇:“你还爱他吗?”说到爱的时候他有点脸红,心跳也变快了。有些字是带有魔力,天生是浪漫的化身。 严穗真的很认真地去想了想这个问题。 她是对邓希诚一见钟情的。 她还记得九月的天很热,蒸腾得空气都变得扭曲。她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放下手时看到了笑意盈盈的邓希诚。 对方问她:“学姐你好,你知道名桂公寓怎么走吗?” 有时候爱情来得就是这么没有道理。过去严穗忙于读书,没考虑过情爱。大学一年,她也没有谈恋爱的念头,只有拼命往上爬的想法。 见识到了大城市的繁华后,她更觉山村的落后。她只想洗掉身上的泥土。 但这时候,她看见邓希诚的那刻,有种被爱之神射中的感觉。她的心漏跳了一拍。 她帮邓希诚搬行李,一路上闷头走路,一声不吭。她是嘴笨的,后面他们走至陌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她循规蹈矩,在世人设定的条框里处世,而邓希诚不一样。他的身上有种高调的叛逆,最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束缚。后来邓希诚当记者,有人给他50万让他不要报道某条新闻,他最后还是报了。 后果也很严重,他差点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他一点儿也不后悔。他跟严穗说:“记者就是民众的眼睛,如果我不说话,那人民的眼就瞎了。”他很喜欢文学,身上有种倔劲儿和理想主义。 他们当然也曾轰轰烈烈的爱过。 那时候严穗被调到外地,邓希诚也要去挖他的新闻,两个人见不着面,也没有时间煲电话。邓希诚说,那我们写信吧。 于是就这么一封一封地写起来了。慢慢地,信就越来越多,垒成一沓,这是他们爱的具象化。 但他们之间的爱就像是燃烧殆尽的柴火,余温冷却,满地尘灰。 邓希诚跟严穗提离婚的时候说:“严穗,我觉得你很可怕。你现在像个披着人皮的怪物,权力已经把你丑化了。” 于是他们彻底地分开了。 邓希诚离开时拿走了所有他写给严穗的信。严穗的信由她自己处置。 严穗以为自己会扔掉,然而并没有。她把这些信放在书桌最底下,不时拿出来看看。再后来她嫌麻烦,渐渐翻动得少了。 然后,她就没有打开过了。 也许邓希诚是对的。严穗永远不会为了他妥协,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就像邓希诚也不会为了她低头一样。 两块布满棱角的石头,是没法严丝合缝地生活在一起的。要么磨平彼此,要么撞个粉碎。 严穗的语速有点慢,她跟蒋停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跟他不合适。” 她又问蒋停:“你呢?上高中没有喜欢的人吗?” “没有。”蒋停说,“那时候我整天就想着自己还剩多少钱,怎么吃比较省钱。” 他想了想,已经记不清当时煎熬的痛苦了。他现在就很幸福,有住的地方,不用为吃饭发愁,不用担惊受怕,有大学能读,吱吱也那么可爱。他觉得自己幸福得像生活在真空里。 他伸了个懒腰,滚进严穗怀里。他没再想过这件事,那些信连着照片一起在严穗的书桌底下生灰。吱吱两岁时他们搬家,搬到后面还有那一摞信,和最上面的照片。照片上的人脸已经看不清了。 蒋停问她要不要搬过去,严穗说:“卖了吧,还能赚点废纸钱。” 不过蒋停最后没有卖,他找来一个纸箱子,把这些信封仔细地放好。他跟严穗说:“留着吧,美好的回忆。” 吱吱戴着个口罩,学他爸说话:“美好滴肥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