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拆鸳鸯我见意犹怜,锁姻缘红线悄绕颈 (第3/3页)
谱就一直铭记于心的: “表亲血缘太近,生子要么天纵之才,要么愚鲁疯癫,需用心照料,我自认没有那么多爱意,不愿亲自琢磨璞玉。” 1 苍楚楚和王谚就是姑表婚。亲上加亲生下的长女王彤生性愚鲁,学什么都很慢。她和丈夫费劲功夫,言传身教、启迪疏导,好不容易教养出一个琴棋书画兼修、才智双全的大家闺秀—— 优秀到名动羽都,优秀到足以成为太子妃。 也许是教得太好、太用心了。 太子遇害时,王彤本来可以被放过一马——她毕竟是王家的长女,又没有孩子,丧夫回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王彤不愿意,一定要和太子同生共死。 笨笨的女儿,学了那么多谋略,还是傻傻的,天真地相信爱、贞烈和道义。只因为是太子的妻子,是王家的女儿,宁可死也不屈膝求活,就这样失掉了性命。 苍楚楚教出来了一个好女儿,一个名留青史的贞烈贤妇。 苍楚楚捂着心口,因为几十年前的往事痛彻心扉。 她一直在想,一直在想,她的乖女儿总是呆呆的,在地下会不会被人欺负——她的女儿!说话很晚,学习很慢,一本书一背再背背到天黑也背不过,只要她夸奖就会忘记所有不开心的女儿啊! 王彤并不是因为愚笨而死,可是苍楚楚总是想,如果女儿聪明点呢,会不会就活下来了? 1 她骄傲于女儿的优秀,有的时候还是会想,她不要女儿被追谥被褒扬,她只要女儿活着。 可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苍楚楚泪落如雨。 长公主没有安慰,只是抱着她,轻轻抱着,像母亲抱着女儿一样温柔地抱着。 苍楚楚大病一场,几次垂危。 长公主曾建言,让无子女的太妃回家颐养天年。这之后,王莎莎就回到了苍楚楚的身边。 一家孝子贤孙围在床前,王莎莎站在儿孙外侧,默默垂泪。 苍楚楚烧得神智昏沉,她看不见远处的王莎莎,却好像知道这里只少了一个人,对着长公主叫王彤的名字。 长公主正在摸脉,闻言怔了一会儿。 长公主的长相和王彤没有半点相似,也许只有学东西很慢这点一样吧。 1 垂死的母亲含泪昏花的眼睛里,她是那个笨拙又倔强的小女孩—— 一开始的长公主,不就是这样的吗? 长公主恍然大悟,为什么第一世的苍楚楚那么容易交好。 长公主是另一个苍楚楚,也是另一个王彤。 苍楚楚絮絮着她和女儿的故事,那些埋在她心里那么久的故事。 长公主没有说话,一只手写着药方,另一只手轻轻握住了苍楚楚的手。 像得到什么保证一样,苍楚楚安心地睡着了。 后来苍楚楚还是去世了。 她大限已至,王家没请长公主医治,寻常医生又怎么救得了她的命? 长公主在葬礼上看见了伤心欲绝的王谚。 1 王谚会死于自己系紧的白绫,自然,长公主可以救他。 而苍楚楚、王彤、王莎莎和王仪,这些在勒紧的红线下的女人们呢?谁能看见收紧的镣铐?谁又来救救她们? 不如说,除了长公主,谁能看见这锁链? 王谚看不见,谢子迁看不见,羽都的权贵看不见。他们生下来就有高贵的家世,这家世是荣耀也是枷锁。 生下来就带着枷锁的人自然觉得这枷锁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他们觉得压在百姓身上的枷锁是天经地义的一样。 就算长公主看见了,也不可能真正毁掉这锁链。她至多撮合夫妻恩爱,把沉重的镣铐换成漂亮的红线——可是这样就足够了吗? 羽都权贵的婚姻,有几个是恩爱的? 曾经恩爱的夫妻,最后结局又如何呢? 长公主一时想了很多,一时又什么也没想,默默凝望着苍楚楚的遗像。 为苍楚楚悼念的长公主,垂眸的神情何其悲悯。 1 王谚刹那间心生一念:能得长公主的爱怜,死好像也并不可怕了。 他早已习惯公主多情,前世知道长公主和儿孙有染,今生发现妻子都折在石榴裙下,心中又苦涩、又嫉妒、又庆幸,终究还是放不下。 苍楚楚死后没多久,王谚继续向长公主示好。 垂暮之年才真正遇见爱情的人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就像沙漠里垂死的旅人渴慕清泉一样,哪怕远方可能是海市蜃楼,他也顾不得了。 幸运的是,因为他的权势和容貌,长公主愿意给他机会。 长公主与王谚约定婚姻,借世家之势登基后,信守诺言,让王谚当了皇后。 众人艳羡帝后情深恩爱,谁会在意王谚看着女帝宠爱他人的嫉妒、有宠无子的苦涩? 谷原大长公主一身才情,婚后也只在家里做卞陵公的贤内助。 卞陵公一身才华,婚后也只能在宫里做女帝的贤内助。 重重礼法将王谚隔绝在宫中,他思念的家人不能天天探望,女儿孙女有自己的事业家庭,儿子孙子一出现就只会分宠…… 1 除了女帝系在他身上的红线,王谚与外界的联系一点点都断了。 绕在颈上的红线一点点收紧,等王谚意识到时,除了死已再无他路。 王家因罪夺爵抄家,王皇后自缢身亡。 王谚因何而死? 是像王彤一样贞烈刚正吗? 是像王莎莎一样遇人不淑吗? 无人知晓,无人在意。 逝者已矣,女帝在王谚的葬礼上面无悲色,大家却都相信她用情至深。 王莎莎和王仪安慰丧偶的女帝,情真意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