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甚麽 (第1/3页)
清晨温暖柔和的yAn光照遍公庵山头,山岭反S深浅不同的绿sE光点,像舖了金沙,清爽的微风乱散,偶尔也吹过茂密的树荫,树叶响起吱嘎吱嘎的磨擦声。 晨早的山野总让人心情舒怀,尤其是独行在山路上,人可以随心地调节上山的步速,有时停下来细意倾听鸟鸣虫叫,芳闻树香,有时加紧脚步,注意控制自己的呼x1。在山上做甚麽事都没有旁人需要顾忌,远离人群世俗,是最逍遥自在的时候,山能摄去人的烦恼杂念,人心容易回到原初状态,难怪修行者喜欢避世於深山中修练。 上禅师寺的路本来就不难走,一转眼就到了寺前。原本以为一上来就会见到释德慧师太,现在却不见她的踪影。我见到禅师寺中门大开,便走过去门前,一地Hui物仍在,只是都已经乾涸了,有几头苍蝇缠在上面,隐隐传出阵阵恶臭。我大声叫了师太几次,都没有人回话,於是绕到这一排屋背後,原来这里还有个像饭堂的空间,估计可以放上数张圆枱子,可还是见不到师太。 我是甚麽?这看似简单的提问,为何竟会答不上来? 从厨桌旁边找到一个红sE大胶桶,里面套住了垃圾胶袋,入面还有几叶菜蔬和少量垃圾,我见桶子的大小适合,就cH0U出胶袋放在旁边,拿桶子来用。我环顾周围,再走回寺前的空地,终於在一棵樟树旁找来一把铁铲子。放下自己的背包在刻有「公庵」二字的石壆上,从背包拿出刚从杂货店买的劳工手袜戴上,就拿起桶子和铁铲往山上走。 公庵山石质坚y,要寻找松散的泥沙着实不易。沿山路往上走,有小溪伴流。寺後不远处见到有块面积细小的耕地种植着菜苗,我看准耕地上方有块较少杂草的小泥地,便跨过及膝的围网进入小耕地里。避过开僻了的农地,来到这片小泥地上,杂草横生,不似有农作物种植着,用脚踏一下周边的泥土确认好松软程度,便决定在这里掘些泥沙。一凿下去,几只小草蜢随即在草丛中窜跳出来,将掘出来的杂草和泥沙装进红桶子,一边在盘算要多少才够用。 装满了大半桶,便拿到寺的门口,把泥沙撒向地上的Hui物,才知道半桶的泥沙实在太少,不足以盖住一半的Hui物,便拿起工具再往山上去掘。 小汗珠从额上的毛孔渗出,凝结在一起成了一颗大汗珠,然後才流到眉头上,却又化开来,到窝在眼边的几瓢汗水终於又结聚成水泊,才够深去腌痛眼睛,然後拿出浅蓝sE的汗巾,抹一下眼睛和额顶。 慢着,明明是我先问你,为甚麽把问题反问过来?明明你才是异类,你才应该先告诉我们自己是甚麽。慢着,我肯定自己不是异类吗?每个人都不尽相同,难道每个人都是异类? 表面松软的泥沙都给我掘走了,越掘下去,土地就越y。我双手握紧木柄,用尽力把铲子凿入y化的土层里,往上面加压一脚,让它再cHa深一点,然後双手用力一拔,才掘到一小笔泥土。一下一下的敲凿声响亮,令到不远处的一只蝉儿不停地怒鸣,投诉我打扰山林的清静。不久,我又装满了一桶泥沙,重得不可能只单手拿起,唯有一手托着桶子底部,一手抱住桶子,铁铲就留在这边,把泥沙先运到寺前。用手抓起泥沙一巴巴撒向地上,这次,总算差不多盖过了所有的粪便。 回到小泥地那边拿起铲子,上手才发现在木柄的一端有个没有上光油的虚位,上面有个小洞直穿柄身,才意会原本该有个手cH0U在铁铲子的顶部,现在甩掉了。 回到寺前,才记得从背包取出口罩戴上,又拿出清洁粉。我用铲子把Hui物和泥沙翻滚混和,粪土夹杂天然的味道和臭味,即使戴住口罩仍能嗅到。继续努力翻土,苍蝇被这翻动赶得乱飞,不断往我身上撞击,以保卫牠们的安乐地。我也没有理会太多,把所有东西都拨近至大木门旁,堆上一团粪便、垃圾、泥土和杂草的混合物,便一并铲起倒进胶袋里。 余下在地上少不免仍黏有些Hui物,我要踏上去才能进行清理工作,最多一会儿也洗一洗鞋底,我在想。那的确是让人厌恶的T验,但能把地方整理乾净,将会是一件美好的事,我在想。朱学棋究竟是甚麽?我在想。 表面的泥粪大概都铲走了,我把清洁粉随意洒在地上,才忘记要用水冲才能洗擦地板。於是,我又回到大饭堂找来一个大盘,到溪流里盛满水,回到寺前泻在地上。走了两次,地板Sh透,我便开始擦拭地板。 起初,我只当那是幻觉,手臂又怎会通灵传送讯息到我的脑袋。但越想,越觉得不像幻觉,幻觉怎会如此清晰。这条纯粹又简单的提问,竟不容易答得上。我是甚麽?根本不能够用三言两语答得清楚明白。例如只简单地答:我是男X。那似乎只能代表我属於男X的一群,天下间男X动物当然不止我一个,男X亦只是我其中一个特质,并不代表全部的我。於是,只好提供更多的定义:我是警察、我是二十五岁、我是中学毕业、我是左撇子等等……唯有不断在「我是」之後加上不同的事实或形容词,才能够将我从众人之中分辨出来,才知我和其他人有甚麽不同。 话虽如此,将我从云云众生界别出来,就等於是我吗?定义我,只是为了找出我和别人不同的特X吗?玩这种类似「找不同」的游戏,根本不能够彻底解答朱学棋是甚麽,要答得上我是甚麽,应该有更全面,深入及透彻的解说。 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完全了解一个人呢?难道要把我由出生开始,到这一刻所做过的事、作过的决定、思考过的问题和想法,都一一记下,写一本《论朱学棋》。然後,当我们要了解朱学棋是甚麽,便必需要从头读一遍这本书,才叫完全了解吗? 这样当然有问题!首先,我只要仍然活着,这本书就不会完结,因应我人生不同阶段,我的X格和想法会随环境改变,未到我临终的一刻,始终无法对朱学棋概观定论。但最可笑的,是当我想像翻开这本关於自己的书时,将会对内容异常陌生,甚至像一个第三者完全和自己无关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