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3章 军营考察 (第1/1页)
由于两大军营都处在合儒-鹰阳交通线的边上,因而前往鹰阳的路上,郑克殷还会先前往视察。 原本常陪左右的人中,沈诚正作为将领cao练番兵,毛兴留在圭谷与6阿公1起守着圭谷郑府,甚至豹闪闪都去到南龙3社故地长期打猎。 “南龙”喊得多了,明人也逐渐把那1带句芒山与大南山之间的青丘山余脉称为“南龙山”,甚至把南龙山称为“小南龙山”,把大南山称为“大南龙山”。 既然他们都分散去了各处,如今适合给郑克殷当贴身侍卫的,便是武师林大江。 由于郑克殷这1年里因工到处转,答应了每日早晨教郑克殷习武的林大江实际上也跟着到处转,林师父倒是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除了林大江,洪守信、张万祺也如往常那样必须跟随。 1行人首先进入深门凼军营。 周鸣岐得知郑司长前来视察,当即组织5百多名士兵停下各自的训练,当即聚合起来,列队迎接! “未败啊看起来!”林大江评论道。 郑克殷知道年轻人周鸣岐太过直率,所以在练兵上也比较严苛,不太会通融和给人足够的放松空间,从开天坊来的这批民兵多少有点怨言。 不过郑克殷自己就时时从合儒城前来视察、讲古,也会倾听士兵们的声音,士兵们便甘心效力,也基本能知晓接下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当然郑克殷还给军队提供了1些资源上的倾斜,比如打来的鱼rou,郑氏酒坊出产的红酒,往往都会提供给两大军营,营养上可以说在扶桑范围内是相当好的,经过1个多月的进食和练武,不少人都壮了1圈。 由于冬季多雨,深门凼军营中的所有士卒皆戴笠帽,看起来有种别致之感——就像是训练有素的渔夫们聚集起来1样。 cao练的效果还算不错,这也有赖于经验丰富的老司兵们的带领。 周鸣岐边带郑司长走着,边介绍道,“基本上,每棚都有1位老兵来监督新兵们的cao练效果,也会给新兵们担当榜样。尽管没到我的预期,但老兵们都说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郑克殷则接着问道:“那最近1次拉练做得怎样?” 周鸣岐答道:“最近1次行军拉练的目的地是鸿濛峰,估摸着3十5里路,前日辰时1到便全军出发。 “那时阵下着大雨,但我军士卒不惧困难,除2十6人掉队以外,其余全体士卒皆在未时末、申时初抵达!” 3十5里穿越山林的上坡路,对于普通人而言的确是非常艰苦的道路,而从辰时直到申时o刻前后不过3个时辰,也即是67个小时便走完全程,这种速度已经远超常人! 而他所估算的绕青丘山行军突袭路线约有百里,按这样的速度来算,基本上2至3日之内,司兵队5便可从圭谷杀到金门城下。 由于突袭金门计划可能主要由汉兵执行,郑克殷也在先前给周公仁致以密信,要求圭谷司兵各自在合适的时机自行组队披山训练,必须要做到与深门凼军营步伐1致,绝不可落后、掉队。 私自披山训练不是难事,毕竟要搪塞旁人,有许多的理由可供使用。比如前往准提寺烧香拜佛,比如去打个猎过过瘾,比如单纯就是想上山去看看风景等等等等,反正只要上了山,城里的人便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去做了什么。 老司兵本就是殖民司麾下的精锐士卒,这么多年来未曾松懈,殖民司的财政粮饷也足够供养他们长期脱产尽管藏兵于番的部分也是有下田务农的,因而在素质上始终都值得郑克殷信任。 那样1来,内战中的战略部署也有了更好的规划—— 全体汉兵,包括老司兵与出自开天坊的民兵,皆走青丘山路线突袭金门,这1部分大约1千5百人; 全体番兵则在正面战场迎战敌军主力并诱敌深入,将敌人引到圭谷附近再加以还击,这1部分大约2千5百人; 若是湄凿国和湾东的佯攻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敌军兵力,那么正面抗敌的番兵队5可以不用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再加上利用河溪、山丘、城墙等地形,还是有机会至少与敌军打个平手的。 为了确保能做到这1点,郑克殷下1个造访的军营柴鹿塔军营的cao练就会尤为重要。 沈诚的带兵指挥能力在收取南龙的工课中已有表现,因而郑克殷会将正面抗敌的战场交给沈诚,周公仁则会在圭谷后方加以辅助;青丘山突袭路线则由他亲自指挥、由周鸣岐执行。 郑克殷1行人进入山中。 开始的时候尚有已修建好的羽鹰山道可走,但柴鹿塔军营既是要藏匿起来,不让冯、刘jianian党的人察觉,那么从羽鹰山道去往柴鹿塔军营的路线便完全是林中路线,郑克殷和林大江等人便须沿着水量较小的山猫溪畔,走过或落叶或不落叶的各种橡树、杉树和松树,朝着略有点发黄的鸿濛峰前进。 郑克殷也与沈诚说好了,即使他要前往柴鹿塔军营,也不要安排任何人提前迎接,直到他入营之后才须指挥列队,给司长检阅。 驱赶了1阵野兽之后,郑克殷带队开始踏上向上的急坡,最终在申时下午3点至5点见到了林木后方那开阔干旱的台地军营。 柴鹿塔军营设在小山峰上,皆因仅有这1带相对平坦——这也同样是为什么原来的柴鹿塔社选择在此设营。 由于多达两3千人在此居住、cao练,山峰周边坡上的树木便都已被砍伐,大量的营帐在此扎上,以提供给番兵们居住。 柴鹿塔军营与羽鹰山道之间还是有点距离的,因而走羽鹰山道的路人无法1眼看到这里,确保了这个军营的隐蔽性。 沈诚也果然遵照郑克殷的命令,没有出营迎接,而是仍然指挥视察列队布阵的训练,直到郑克殷走近,才前来行礼致意。 郑克殷知道由于参与cao练的“朝圣者”番兵太多,因而柴鹿塔军营分成了5营,每营分成5哨,基本以哨为单位布置训练,每1哨则有近百人。 沈诚亲自选拔的营长、哨长都必须既能听从上级命令,又能率领手底下的士兵完成执行,因而要求很高,沈诚时常撤换他认为不合格的营长、哨长,经过1个月的折腾,才相对稳定。 毕竟番人从来没有组建过如此大规模的人力组织,在团结1致、听从命令等方面的确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地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