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0 (第1/2页)
“那老夫就直言了。”葛浦郑重道,“怀瑾,你可还记得少时所学的为君之道?” 旻言不假思索:“记得。为君之道,分为志、谋、术、决、学。” “决在其中所谓何?” 旻言正色答:“术柔决刚,刚柔并济。” “七王质子留于京中已有二十多年之久,镇兴世子无后,你欲另择后辈为质子,老夫也能理解。 “可是宫家那位外甥,实在牵强了些。” 旻言眉头紧锁,道:“按计划本该是宫家旁支的长子,没料到……是学生考虑不周了。” 葛浦叹了口气:“此次进奉,乃七王以表忠心,宫家那边不好再做得太难看了。” “是。” “且近来封地虽有些动作,但没有实据,入了京城,他们必是临深履薄。” 旻言颔首:“学生明白,子而为政,必也正名乎,他们若是安分,学生自不会为难。” “收回兵权之事,过犹则不及,有余犹不足,不过想来你心中自有成算了。” 葛浦想了想,又说: “还有一事,也是老夫今日来要提醒你的,鱼质龙文者,已然似是而非,不足为患。术还有道执中履衡,决便该恩威并施。” 旻言思忖片刻,道:“您是想说,放那三位无权封王的世子返乡?” “质子离家多年,也该允他们家人团聚。” “此事学生会考虑,能有合适的时机,便准他们归梓。” 葛浦点点头,也不再多言,他撑着膝盖有些艰难地站起身,行礼:“时候不早了,陛下明日还要诵经,老臣就先告退了。” 旻言赶紧扶他,“您慢些。”又转头吩咐:“苏玉,送太傅回去。” ----- 东淮最近两日飘雨不断,丹阿山挡不住这样势头阴云,因此冷风也一路南下。 燕王府。 谢长歌坐在书案前处理公文。 屋中还坐了另一墨衣男人。 “陛下现已属意您为太子,今日您在朝上提出救灾之法更是得陛下赞赏,又何必自请前去锦州? “又不是不知道锦州现在的情形,水患尚未解决,疫病又起,死了那么多人,这一去要是有什么好歹……” “正是如此本王才更要亲身前往。”谢长歌置下公文,“你不知道如今东淮是何等境地吗?父皇年迈,许多事情都有心无力,然而几个皇兄眼里就只有储君之位,为此自相残杀,至民生于不顾,才让东淮落到如今内斗不止的局面。 “若非本王先见与煌凉达成协议,早前又挑起胡苍和赫阡两方争斗,叫他们自顾不暇,只怕今日就是东淮成为那众矢之的。 “此时任何一方要进犯我南国,我们怕是连应对的精力都没有。” 谢长歌怠倦地阖上眼,他肤色本就偏白,衬得眼下乌青更是明显,整个人显得更憔悴了。 “所以解决锦州的灾患刻不容缓,由本王亲往下面人才不敢怠慢。” 事已至此,圣旨已下,也是无力挽回,吴鸿叹息一声低下头去。 谢长歌问:“赫阡那边怎么样了?” “最后一批货已经送到了,想来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动手。”吴鸿摇摇头,说:“但吴某始终觉得,此人不可信,阴险狡诈,没得到时候过河拆桥。” “不必理会,我们又不是白白帮他,这钱既已到手,你去同户部说一声,正好用于救灾。” 吴鸿点头,复又想到什么,道:“对了,胡苍那边,不太顺利。赫阡王竟让那质子参加祭天大典,说是为胡苍一并祈福。赫阡这样行径,想来胡苍不好无事生非。” “不过是逞一时之用。”谢长歌不以为然:“一个质子而已,若是胡苍真是铁了心要开战,哪会顾及他?只是败了大战,胡苍现下还没有十足的底气罢了,加上和约刚成,没有合适的理由。开战是早晚的事。” “那这刺杀的计划还要不要继续?”吴鸿问。 谢长歌默了默,手上动作不停,他执起朱砂笔,在公文上做批阅。 “为什么不,胡苍空有豺狼心,却无豺狼胆,我们就推他一把,最好能赶上在那人动手的时机。”他神色平静,落笔果断。 “他不是收了那个舞姬吗,保险起见,让她和之前放在宫里的那一位通个信,待那人行动,马上进行下一步计划。” 吴鸿细想这一算计,笑道:“难怪你不在乎那人成败与否,到时候赫阡兵连祸结,岂非釜底游鱼,覆亡无日。” 谢长歌不答。 吴鸿却自得不已,掩不住脸上的兴奋,起身作揖:“那吴某现在就去传殿下安排。” 谢长歌手上毛笔不停,并未有吴鸿那般的踌躇满志。 他的计划纵然周密,却还不知那位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