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仇(回忆,见我兄长心有所属,你这就这么难过?) (第2/3页)
呆呆地望着摇曳的烛火出神想着,纵使命运不公,来日之事不可知,但至少身边还有这么多在意自己人,不可让他们伤心难过才是,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过好现在的日子了。 暗夜中烛火轻动,牵扯着观者的心神亦是微微颤动,但黑夜中燃着的橘黄暖意的光明,似是迷途之人绝望中的温暖慰藉,还是让人觉得分外心安。 而此时,在沈恒煜卧房中呆坐的严彧亦是心事重重。 自傍晚时分回到府上,他便被沈恒煜拖拽拉扯到这屋中关了起来,思及方才在府门前的警告,严彧预计今晚怕是又少不了一顿折辱折腾。 他现下孤立无援被囚禁于此,终日被看管着,也没有机会打听到严敏的下落。原本庆幸着这段时间可能是沈恒煜玩腻了淡忘了自己,好不容易过了段风平浪静的日子,哪想今日这人却突然心血来潮,好似大发善心一般带自己出游,实则是借机羞辱。 那人在自己面前一向阴翳狠毒,喜怒无常,现在一举一动都可能触到他的逆鳞,招惹一身麻烦,尊严和性命都攥在别人手中任意拿捏实在让严彧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隐忍承受着再伺机而动。 严彧思绪不禁回溯到一个多时辰前,沈恒焱看向那白衣女子的目光,不同于平日的冷漠疏离,是自己不曾见过的温柔怜惜。那姑娘端庄貌美,气质出尘,又温柔似水,满身书卷气,想是哪家书香门第的名门千金。严彧想着沈恒焱会喜欢的人大抵就是这种清丽温婉,蕙质兰心的女子吧。他日若能喜结连理,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必也是一对人人艳羡的佳偶。 神思飘忽之间,严彧心底不住涌出酸涩哀伤,不禁苦笑。像自己这般不入流的邪异之人,注定是要无人所爱,孤独一生的。年少时果然天真至极,以为孤注一掷,义无反顾地倾诉表露自己的心意,便能得到意中人的回眸垂青,现在想来真如同笑话一般,不定招惹了那人多少嫌弃厌恶,平白徒添他无谓的烦恼。 那晚鄙夷的刺耳辱骂还声声清晰地印在脑海中,自己在沈恒焱心中已是如此不堪。这具yin邪的身子不过是旁人折辱他,顺便宣泄rou欲的物件罢了,早已残破肮脏,严彧自觉若能出卖自己救出meimei,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就当被狗多咬了一回罢了。然而事后还是因为沈恒焱的话而无地自容,一字一句确实难听,却句句属实,他本就是这般不知廉耻的下贱之人。 他自认为自己一向自私无情,从记事起除了家人外,对其他所有人和事都不甚在意。他家世显赫又才貌过人,本就该被所有人捧着恭维着,自然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不过是被自己踩在脚底下的一群蝼蚁罢了。 仿佛是上天要故意惩罚他的傲慢无知与狂妄,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在十五岁那年遇到沈恒焱。 朗月一般的少年自此闯入心底,严彧便好似疯了一样失去理智,不顾自己昔日所谓的高傲,把全部爱慕和情意都倾泻在此人身上,恨不得掏出心肺给他,然而真心却被故意疏远冷漠的人弃如敝履。 再之后便是二人双双入仕,本就不甚密切的来往,没了日日同窗读书见面,纵使严彧再想创造机会接近,沈恒焱不做理睬,也是渐行渐远。那时候严彧便慢慢明白自己这般死缠烂打是多么无谓可笑,于是也渐渐地学着遗忘放下。 事实证明时间果真是最好的良药。严彧读书用功的目的本就与沈恒焱这些想要造福百姓,尽忠报国的人不同,他不过是自命不凡,看不惯旁人比自己强,争强斗狠地想超越其他人,趋名图利而已。 至于大公无私,高风亮节,于他而言更是无从谈起。自小被严国卿带着结识各路官员,耳濡目染间,对官场上的各种龌龊腌臜之事他心知肚明。世道本就如此,弱rou强食,尔虞我诈,什么天下苍生,家国大义,不过是哄骗榆木脑袋的话柄而已,只有掌握金钱权势才是实在。 凭借着此般理念以及阴狠毒辣的手段,见风使舵、玩弄人心的本领,严彧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更是擅长揣测迎合圣意,与父亲和一众朋党背地里为先帝搜刮民财,借以大兴土木,挥霍无度。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与其朋党从中贪污受贿,为祸朝政。正因如此他才能仕途飞升,享尽荣宠。醉心权术,左右逢迎多年,享受着世人的攀附膜拜,也就渐渐把少年的情爱之事埋于心底不见天光,以为能够自此掐灭对沈恒焱的情丝。 然而朝堂之事风雨如晦,风云突变。那些所谓清流官员早就对他严家和朋党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两方多年以来皆在朝堂政事之上暗中较劲。那时先帝因沉迷于修道而服用过量丹药,身体日渐衰弱,又一直未立储君,因此诸位皇子夺嫡之心日渐显露。 清流一众一向推崇人品稳重,爱民如子的三皇子梁王。但梁王母妃德妃在得先帝宠幸之前不过是一名宫中的婢女而已,又是红颜薄命,诞下梁王及一位公主后便撒手人寰。仁义爱民的梁王心思耿直,尝尝违背先帝意愿尽忠劝谏,因此当时在先帝面前并不得宠。 相比之下,严家一派则暗中支持五皇子睿王。睿王天资聪颖,又擅逢迎君心,自幼便得圣上宠爱。其母宸妃,也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自先皇后薨逝之后便是名义上的后宫之主,母家又是赫赫有名的关陇贵族郭氏。在当时看来,无论如何都会在将来稳坐大位。 当时正值江南水患,国库亏空多年,又加上北方连年战事,军费支出甚多,竟是连赈灾的银两都一减再减,才堪堪凑齐五百万两购置粮食发往各省。然而宫中却仍在大兴土木修建修道而用的永寿宫,为不耽误工期进度,先帝还在严国卿的建议下加征各省来年赋税,更是导致民生哀怨。 许是清流一派想借机为梁王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