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王的信任 (第1/1页)
风和日朗,燕王府却静得异常。 留昭安步入内院,一如往常将手中情报信函交予门吏,确认身份後被引入偏厅。朱棣已在厅中候着,神情与往昔无异,仍是那副风度从容模样,只是眼底多了几分无言的沉淀。 「留司头。」朱棣起身相迎,笑道,「近日庄内可还安稳?」 昭安拱手回礼,语气柔静:「勉强算稳。主上挂念得多,还请多放心。」 朱棣点了点头,从书案後cH0U出一封书信,亲手递了过去。 「这封信,不是给你的,也不是给他的。」他停顿了一下,「是给你们两个人的。」 昭安一愣,接过信时感觉到纸面微微透出热度。 「他现在……还好吗?」朱棣问得不快不慢,语调中却藏着难以掩饰的关切。 昭安轻声一笑,将信收好:「还活蹦乱跳,只是嘴y。」 「那就好。」朱棣也笑了,顿了一会才补上那句话,「这封信,你们要一起看,然後一起决定。」 「这是我身为王——第一次把一场赌注,押在别人身上。」 燕王府,夜宴灯明如昼。 朱棣於东厅设宴,宾客满座,杯觥交错,笑语盈盈。然他眉宇间始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沉思。 不久,有内侍至耳边轻语一句,他起身离席,经屏风步入侧厅。 那儿,取囊已等候多时,倚窗抚棋,一副懒散模样。 朱棣道:「你消息呢?」 取囊递过一卷竹简,神情凝重:「断了。」 朱棣接过竹简翻阅,神sE渐凝:「盯了三个月的线怎会突然没了?」 「辽yAn的线人Si在客栈内,屍身无伤,舌被割,眼睑紧闭,是明摆着的警告。我们的人追查至边境,再无消息。」 朱棣静默半晌,冷然一语: 「那这次,我要带刀亲征。」 取囊眉头一跳,连声道:「太危险了!线才刚断,对方主动下手,情况未明,你此行太过鲁莽!」 朱棣转身,目光如炬: 「这就是要成王的必经之路。我若不愿冒风险押上自己,又凭什麽想成功?」 取囊闻言一怔,继而低笑一声,竟有丝欣慰,提杯饮酒,不再劝说。 不远处,耿炳文神sE沉稳地出声:「殿下,虽是老生常谈,仍请万分小心。江湖深水,人心难测。」 朱棣听罢却目光坚定,反握酒杯: 「他们二人,绝不会辜负我。这是他们给我的信任,我自然也会还给他们。」 耿炳文点头,不再言语。 朱棣步回宴席,举杯向众臣: 「本王此次将亲自出征,招揽江湖势力。府中事务,由取囊与耿炳文主理;对外事务,请徐公代我应对。」 语毕,忽抬头望天,见月sE皎洁,低声自语: 「今天——已经是满月了啊。」 他擎杯对月,一语如誓: 「若不这样,如何对得起他们给我的信赖?」 一饮而尽。 两日後,九万庄。 留昭安自燕王府回返,怀中带着朱棣亲书之信。 庄门甫入,已有人迎来:「司头,庄主仍在屋中静养,JiNg神尚可。」 昭安点头,只道:「他现在能下床了吗?」 「能坐起了,但还是不敢让他乱动,您说了算。」 她进房,钱不换正在翻看一些旧物,见她进来,目光自然一柔:「怎麽回来这麽晚?」 她没有回应他的调侃,反而将怀中书信递出:「朱棣的信。说是要我们两个,一起看。」 钱不换一愣,接过信展开。 昭安与钱不换并肩坐於桌前。 那封由朱棣亲笔所写的信,至此才被缓缓拆开。纸上字迹沉稳有力,落笔如刀,一笔一画皆如其人——清楚、乾脆、没有冗语。 钱兄、昭安: 长白山一役,钱兄以力断敌,虽胜犹伤。当时我在侧,亲见你为保我与密探之事,强撑至力竭而倒。今事虽过,仍心有歉疚。 身为燕王,诸多行动受掣於朝堂眼目,未能亲往九万庄探望,实属有违情义。还望见谅。 上次动身查探未竟全功,情报虽有所获,但尚不足以作决断。近日再得线索,需再行一探,且此行可能牵涉境外势力,变数甚多,已非我一人所能应对。 是以,今拟出行,特邀「双刀」同行。 此邀非命令,亦非试探,只是一人之王,对两位值得信任的朋友,发出的邀请。 此行成败与否,我愿与你们共承其责。 若两位允诺,愿於三日後黎明,於柳关外等候。 朱棣谨上 昭安看完後,长长地吐了口气。 钱不换则盯着信尾那「朱棣谨上」几个字,微微笑了起来:「这家伙终於知道怎麽写信了。」 信中所述简洁却诚意十足——他在信里写明此次高丽密会消息虽断,却无法坐视,决意再次出行。 但与上次不同,这次他请求双刀同行。 「这一局,无刀不能成。我请你们二位,与我一同押这一局。」 钱不换读罢,沉默半晌,然後开口:「昭安,这次你怎麽想?」 昭安抿唇,答得乾脆:「你若出,我便随。」 他笑了:「这信写的是双刀同行……你不出,我也没法单刀赴会。」 她翻了个白眼,轻哼一句:「嘴上说得轻松,上次还不是自己乱冲。」 钱不换这才拉住她的手,语气柔和:「这次,不是一个人上场,是我们三个人,一起押。」 两人对视,无言却心意已明。 窗外风过竹林,檐下摇曳灯笼,似为他们的决定而默默见证。 他们即将再次出征。 但这一次,是双刀联线,是王亲领,是命运真正开始变局的一刻—— 赌局重启,刀已出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