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1/2页)
他回去之后便开始发烧,足足烧了半个多月,迷迷糊糊中听大夫说他肋骨断折,胸肺挫伤,感染严重,他也不知道是父亲那一脚踢伤的,还是他日日潜水,被深处水压压迫所致。 终于能下地走动时,已过了快一个月。 安平晞活着时几乎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结果她一死府中却为她大办丧事,盛况空前,似乎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安平家小姐殁了。 就连经历丧子之痛消沉了一年的秦氏也突然痊愈,且精神大好生龙活虎,趁着安平曜病势沉重接手了各项管家大权。 他又来到了玄通院,惴惴不安地等着消息。 “阿曜,对不起,招魂术未能凑效。阵法虽能暂时护住她rou身不坏,可不是长久之计。” “师父,还有别的办法吗?”他不死心的问。 白袍人沉吟良久,从袖中拿出了一块银色的令牌,“此乃幽冥令,世间最为阴邪诡秘之物,据说是用天外陨石所铸,数百年来无人能将其炼化。” 他看着那银光皎皎的令牌,只感到一阵刺骨的阴寒,“为何要炼化?” “它名为幽冥令,自是与幽冥界有关之物。若能将其炼化,便可感应天地沟通阴阳,何愁召不回迷失的魂魄?”白袍人循循善诱道。 他苦笑了一下,心中陡然亮如明镜,“师父一开始与我结识,便是另有所图吧?” 白袍人也不否认,轻笑道:“你是冶铸局最杰出的青年俊杰,又负责掌管冶铁处的炼炉,若能结交,与我而言算一大幸事。” 他将那沉甸甸的令牌带回了冶铸局,果如师父所言,即便他用了所有能知道的方法,依旧不能将其熔解半分,莫非真是冥界之物? 一向不信天地鬼神的他,心中陡然升起希望。 若世间真的有神明呢?若神明能听到他的心声呢? 古老的传说中,曾有铸剑师跳入炉中铸出了传世宝剑。他少年时问过老铁匠,大家都笑哈哈地表示那只是传言,不可尽信。 人在绝望的时候便会相信鬼神,因其虚无缥缈,所以有万种可能。 他已打定主意,怀着无比悲壮的心情又去看了她一次,见她面目宁和栩栩如生,躺在宝光萦绕的阵中,似乎随时都会坐起来。 他似乎真的看到安平晞坐了起来,冲他微微一笑,道:“二哥,你来了?” 恍然发觉,她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他早已忘了她笑起来什么样。 安平曜留下一封遗书,嘱托朝晖替他照顾meimei,带她远离天市城。 当他执笔的那个瞬间,有种无形的信念充斥了心房,他潜意识觉得招魂术一定会成功,meimei一定会醒来。 她会得到新生,一切将重新开始。 当他怀揣幽冥令跳入烈焰中时,脑海中想的是若一切能重来,那个语笑嫣然的小少女跳到他背上,闹着问他何时娶亲时,他一定会说我这辈子都不成亲,只要好好陪着你就满足了。 他知道meimei对他有很强的占有欲,也终于明白了那些年她古怪的行径,可他为何一言不发?因为隐秘的不甘?还是故意不让她如愿? 他的思绪突然被烈焰灼烧的痛苦打断…… 经历了地狱般的磨难后,他最终灵rou分离,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 师父没有骗他,招魂术果然成功了,他用炼化的幽冥令铸成了三枚箭簇,又用剩下的材料打造了一只小小的手镯,将其赠给了重生的meimei。 手镯代表手足情深,也算是一种暗示。 可她不会再明白了,因为醒来后的她如同初生婴儿般懵懂,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已忘记。 他的魂魄并未完全消散,偶尔会从混沌中醒来,感受到她近在咫尺的气息。 最后一次苏醒是在南平巷那座宅院,她的热血如炼炉中的火焰般,灼烫着他衰弱到几乎消散的残魄。 生死不可逆转,天意终究难违?他看着她倒在了父亲的刀下,却什么也做不了,原来世间最无能为力的便是鬼魂。 第34章番外三?前世篇·云昰 云昰回到东宫已是入夜之后,左班都知苻海领着内侍们匆匆迎上来侍候。 除去繁重的朝服和玉带、金冠、宫靴后,露出一袭绣金纹龙的玄色锦袍,头顶宫灯的华彩倾泻而下,在那张俊美绝伦的脸上投射出几分温柔的缱绻。 他像是倦极,微合着眼张开手臂任由内侍们为他擦洗、更衣。 殿中静悄悄的,只有细微的烛火噼啪之声。 带着汗意的袍服全都换了下来,略略擦洗之后,后面跪着的内侍举起雕花漆盘,盘中呈放着干净熨贴的衣物。 苻海低眉顺眼,轻手轻脚的为他换上了细软的白色中单,罩上玄色滚银边的常服,扣上革带,系上羊脂白玉配饰,换好轻便的软靴,这才轻轻舒了口气直起身来。 “殿下,”他略有些迟疑,低声道:“安平家差人来问,两日后的葬礼,您……可要去看看?” 云昰面如寒玉神色丝毫未变,只有长睫投在眼睑下的阴影略略晃了晃。 苻海不由捏了把冷汗,即便在众人眼中他是太子亲信,可他这些年也是如坠云雾,完全不知太子为何性情突变抗旨拒婚,甚至自那以后东宫上下再没人敢提起安平小姐。 不仅如此,就连东宫内外所有宫女都被遣送了出去,偌大的东宫便只剩下当值的内侍和出入的外臣。 从那时起外间开始流传太子不近女色,但好男风的谣言却是从他执意留外臣长住东宫开始。 先帝走得太急,之前纵容太子重武轻文,课业落下太多,而他又嫌众位名师大儒授课枯燥无新意,故而对课业历来不太上心。 为此宰辅大人特意从民间寻来十余名才华出众、能言善辩的年轻学者,让他们进宫来为太子讲学,这些人中唯有一人最为出众,名唤风涟。 他不仅文采过人,还对天文地理医卜星象这些杂学也能如数家珍,最让太子折服的一点是他熟读兵书,精通排兵布阵,对历朝历代兵器制作和性能颇有研究。 于是,风涟便被破格授为侍读学士,入宫伴随太子。 朝中对此议论纷纷,毕竟外臣入宫于理不合,但太子一意孤行,对所有劝谏皆不予理睬,有言辞过激者更是予以杖责、鞭笞甚至贬谪。 不仅朝臣对此无可奈何,就连皇后也一筹莫展,几番冲突之后以致母子失和。 就在符海以为他不会做出反应的时候,耳畔忽地响起少年温润清朗的声音,“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何来出殡?” 符海捏了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