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惊闻 (第2/2页)
听到了林总的分析,顾秋先感到,实在是太对自己的脾胃,自己虽然不像林总那样,有战略大局的眼光,但是总也觉得这么快就再开世界大战不太容易,有了林总的意见,对抗美援朝更是持消极态度,以为不是十分必要,金日成的屁股让他自己去擦,他的死活关中国什么事?又不是中国害他如此,如今中国自顾不暇,没那么多国际主义精神去管他。 这一年的中国,便在抗美援朝的紧张气氛中度过,很快时间便进入一九五一年,一月里,元旦之后,这一天顾秋先披着棉袄,守着火炉正在看书,是蒋百里的《国防论》。 自从全国解放,顾秋先虽然一时间不太适应从战争到和平的生活转折,但是他发现不用打仗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更方便读书,比如说这一本《国防论》,从前想不到去读它,虽然倒是听说过,国民党那边有个蒋百里,写了这么样的一本书,不过一直没有空闲去搜寻,毕竟是国军那边的人,他的书在中共这边不很好流通的。 现在终于闲下来了,时间充裕,之前有一回听何若冰谈起谢冰莹,顾秋先不知怎么脑子一拐,竟然想起了蒋百里,便要参谋找这本书来给自己。 半个月时间,顾秋先便将这一本书读完了,本来书也不厚,好像个册子一般,看过了这本书之后,顾秋先的评价是:“有见识!” 跟主席的战略差不多了,都是持久战,慢慢拖下去,一点点和日本人耗着,而且四处开花,让日军疲于奔命。 顾秋先拍着大腿赞叹了几声,这时门一开,何若冰走了进来,在顾秋先身边坐下来,两个人说了几句话,主要是顾秋先称赞蒋百里,是个很出色的军事家。 何若冰笑着说:“长官,整天看这样的书,不觉得闷吗?” 顾秋先一摇头:“不闷,我就喜欢看这个,当兵的不看这些,看什么呢?难道就看那些风花雪月?” 若冰这个人啊,哪里都好,就是看待世事不够深入,日常就爱读,空闲时候捧了一本就在那里看,另外就是读一些诗词,这种东西读得再多有什么用呢?虽然倒是写得热闹,读着很能打发时间,然而对于观察社会发展规律,终究没有太大的作用,哪怕是外国也是如此,何若冰多数看的都是外国,英国的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口味相当西化,往往还看英文原版,他倒是实践了鲁迅的那一个建议:“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得说鲁迅的这几句敬劝青年的话,自己是长住成都之后才知道,在延安的时候没见到过鲁迅的书。 何若冰抿嘴笑了一笑,仿佛忽然间想起了什么,说道:“我听说毛主席是喜欢读《红楼梦》的。” 顾秋先回想了一下,啊对的,确实主席爱看《石头记》,见人就推荐这本书,听说还和徐海东司令说过的,有老战友和自己讲,徐海东司令对主席的这个建议很是重视,后来有一阵养病,病床上就看《红楼梦》。 既然主席如此推崇,那么想来是一本好书吧,不过根据顾秋先所知道的情节,里面多是写男的女的吊膀子,实在是无趣。 顾秋先并不是没有文化,他是私塾的底子,这些年来纵然戎马倥偬,他得了空也抓紧读书,到如今也看了不少书,头脑里很有他自己的一套,不过若说《红楼梦》,他实在是不想去读,顾秋先知道,自己与主席毕竟是有很大的差距,难以通过《红楼梦》里面的微言大义去看待历史,反正主席也没有指名要自己来读,以自己在解放军之中的层级,要见主席那还是不容易的,所以这本书,自己就先不读吧。 可说何若冰也是真行,那一回自己劝他读一点历史,这一回他就劝自己看,然而实在是不行啊,那书纵然再怎样深刻,然而写得哼哼呀呀的,自己也是读不进去,佳人才子之类,实在无聊。 两个人随便闲谈,说裁军,中国大陆基本解放之后,很快就开始裁军,计划是裁一百五十万,虽然朝鲜战争还打着,但是裁军也没有停,这也很可以理解,以如今中国的国力,实在供养不起这么多的军队,再怎么说人民军队多么的好,然而军队毕竟是一个消耗性的组织,太多的军队,国家是承担不起的,从前是需要打仗,所以才有这么多的军队,如今老蒋跑了,中国国内一个最大的基本矛盾解决,就可以裁军了,如今的精力要转向生产。 他们两个正说着,外面警卫员喊“首长”,转眼萧子静进了房间,面色沉重,一看到顾秋先,萧子静便皱眉道:“老顾,出大事了。” 顾秋先转头一看何若冰,何若冰立刻站起身来准备出去,萧子静则是摆了摆手,示意他用不着回避,然而仍然是压低了声音,沉痛地说:“岸英同志牺牲了。” 顾秋先一时没有明白,赶忙追问一句:“谁?” 哪个岸英同志?自己熟悉的人里面,没有这一个。 萧子静解释道:“毛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了。” 顾秋先这才明白了,就是主席的长子啊,他的心登时也是一翻个儿,脑子里第一个念头是,朝鲜战争得亏林总没去,否则太子死在他那里,后患无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