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少女小鱼》姜鱼篇 (第1/2页)
父亲很爱母亲,他为她种植了许多秾艳的蔷薇,相识时是一盆,相恋后是一片,结婚后是满园。 自姜鱼记事起,她便记得家中有许多蔷薇花。 蔷薇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它带着尖利的刺,却有着美丽无害的外表,姜鱼曾经被蔷薇不小心扎到过指尖,可那之后,她依旧喜爱这种花朵。 盛开时,它们会一起将天边染成瑰丽的红紫色,就像一整片天空在燃烧,仿佛这个世界终于出现了漏洞,而透过焦灰色的天空,她终于有机会窥伺到天外的世界。姜鱼喜爱这样的景色。 她曾经读到过一本书,书里写:幸福的家庭大多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她很难评价前半句,但后半句的确如此。她在做志愿者服务时见到过太多不幸的家庭。父亲酗酒家暴、母亲难以忍受趁着夜色出逃,孩子从此比死了爹妈还不如;父亲做大度的甩手掌柜,母亲负责一切,直到某一天,调皮的孩子被愤怒的母亲乱刀捅死;父亲和母亲是自己奋斗打拼来的中产阶级,生怕失去现在的一切,对孩子步步紧逼,直到孩子不堪忍受患上了思觉失调……当然也有更过分的,比如十六岁的母亲出去卖,来供养孩子的父亲吸食…… 听到这里时,姜鱼被母亲捂住了耳朵,美丽的女人与她贴贴脸,她闻到了香粉的味道,她想,那是她父亲早起为她母亲化的妆容,香粉的味道,香水的味道,口红的味道。埃丝特说:“小鱼,我们去看看那些婴儿,怎么样?” 姜鱼看到了许多在蠕动的人型rou块。 蔷薇育孤院的孩子们比较“幸福”,因为他们的爹妈已经全都死了。 姜鱼意识到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她一边觉得自己不该这样想,一边又觉得自己想得没错:有的父母爱孩子,但同样也会伤害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只会伤害孩子,而在这些孩子成为父母之后,他们也会模仿着父母的行为这样去做,其名为传统与传承。 所以他们缺少了父母的爱,也同样不会受到来自父母的伤害,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那么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幸福的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模板,那想来应该是姜鱼家的模样。 她的父母彼此相爱,几十年了依旧在蜜里调油的热恋期;她的父母都拥有体面的工作,给姜鱼带来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姜鱼想要的一切她的父母都愿意满足,她想要学习的知识父母会帮她寻找老师,各式各样的书籍,只要想看就全都买给她,家里的书房已然是姜鱼自己的图书室;上初中的时候,喜爱树立自己权威的教师不顾姜鱼的解释要她带着她天生的红发滚出教室,在姜鱼不肯让渡自己的受教育权后恼羞成怒地剪去了她的一束辫子。姜鱼的父母来到了学校,各有分工,红发的母亲与学校协商,父亲安慰着头发被剪得七零八落的姜鱼。 姜鱼没有哭,她只是摸着自己被剪得参差不齐的发梢,说:“他应该意识到他这样做是错的。” 姜明彧感到意外,他看着姜鱼,仿佛重新认识自己的女儿:“如果他不呢?” 姜鱼说:“那他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如果他意识到了呢?” “那他可以受到较轻一些的惩罚。”姜鱼说,“认识到错误是作为人特有的能力——而认识错误也是惩罚的一部分,这样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他连自己的错误都意识不到,惩罚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老师被停职处分,赔了钱,调离了学校。 不过他没有道歉,姜鱼对此很是失望,但也了解到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形而非人的生物,他们只是从蠕动的人形rou块变成了行走的人形rou块。 人类善于在掠夺后包容,姜鱼决心包容这个老师,不让父母对他赶尽杀绝。 蔷薇女子中学的校长,美丽的女人,她的母亲,埃丝特。她听完了姜明彧转述的他与姜鱼的对话,冰凉如同瓷器一样的手缓缓抚摸过姜鱼的脸颊,她与她额头抵着额头,轻轻喟叹一句“我们果然是母女”,随后找人便给姜鱼设计了一个漂亮的短发。 她的父母很爱她,而爱是常觉亏欠。姜鱼因为母亲早产落下了腿脚行动不便的毛病,父母这些年依旧在四处找人打探治病的办法,还给姜鱼找了个保姆。不过姜鱼不曾经历过可以肆意跑跳的世界,所以她觉得有一个用蔷薇花悉心装饰过的轮椅作为她的双腿似乎也不错。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姜鱼很难不善良、温柔、单纯。她是一朵蔷薇,而父母就是她的玻璃罩子。 这朵蔷薇有许多朋友,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好。但姜鱼同样觉得烦恼,因为她与朋友之间的共同话题并不怎么相似,所以她常常是耐心的倾听者,倾听朋友的苦恼与喜乐;而她本人就像是没有表达的欲望一样,把所有的想法都埋在心里。 如果说了也不会被理解,那么她选择不说。 按理说,父母是不会拒绝倾听他们小女儿的想法的,但姜鱼知道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相爱却忙碌,下班后才有难得的温存时间,姜鱼不打算去打扰他们。 如果找不到知己,那她可以做一个哑巴。 直到她遇到了谢采。 那是一场辩论赛,她在观众席上看到了新月高中辩论队带队的人,她认真地倾听着对方辩手的发言,偶尔分心看一眼对方的侧脸。 他的名字原来叫做谢采。 姜鱼喜欢这个名字,觉得他的人与名字相得益彰。 可惜在获得比赛的第一名后,一群人要与她分享喜悦。她被当做大功臣团团围住,去找谢采搭话的路也被堵住了。等热情的大家冷静下来之后,谢采已经不见踪影。 她又一次感到了失望。 不过有缘分的人总还是会有机会继续见面,几个月之后,她又在书店遇到了他。 那个作家很冷门,写过不少书,可惜反响平平。即便是在网络上,有关于这个作家的讨论和书评都少之又少,即便有,也是说他神神叨叨,写的东西看不懂,所以她难得遇到有人和她一样对这本书感兴趣。 她把那本书买了双份,将其中一本送给了谢采。可惜对方似乎并不记得她,还是经过了姜鱼的提醒,他才恍然惊觉,原来他们见过一面。 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成为了朋友。 他们很有共同语言,但在观念上也存在着分歧。不过即便他们产生了争吵,也很快就会平静下来。是谁开始未必,但再次聊起的话题必然轻松愉快,不会引起争执,或许只是随手拍到的在路边吃面包的鸽子。 姜鱼这才发现自己或许并非不喜欢辩论。 如果对手是阿采,她也没有那么讨厌。 关系越来越密切,两个人从“网友”变成了现实中的好朋友,谢采每周的周五都会来见她,他们在学校门口的咖啡厅见面,点两只蛋糕两杯茶,慢慢聊天。 明明也会在手机上谈天说地,为什么每次见面,还是有说也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